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历史所离退休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郭沫若纪念馆和梅兰芳纪念馆

发布日期:2015-04-09 原文刊于:
老干部办公室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49上午,历史所离退休党支部组织19名离退休党员到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郭沫若纪念馆和梅兰芳纪念馆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参观学习。 

  春风送爽,海棠飘香。进入郭沫若纪念馆,大家首先在郭沫若先生端坐的铜像前进行瞻仰并合影留念,之后随讲解员在馆内进行实地参观。据介绍,郭沫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清朝末年,这里是恭王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年,乐氏达仁堂将此地购买,修建成了中西结合的宅院。新中国成立之初,达仁堂将宅院捐献给国家。196311月,郭沫若先生搬到其东侧的中式四合院,至此成为先生最后15年写作、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先生与科学文化艺术界沟通往来,接待海外友人的场所。现在馆内留存四个陈列展室、一个原状展室和一个妈妈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大家又仔细参观了四合院各展览室的历史遗存,并听取了讲解员对《郭沫若的文学世界》、《郭沫若与中国史学》、《郭沫若的人生历程》等专题讲解。通过参观纪念馆内的设施设置,以及馆内详实的文物史料,包括郭沫若先生手迹、画像、生前影像和各时期的时间图表,让大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到这位“百科全书”式的老人在文学剧作、科学教育、社会活动、考古、书法、翻译等各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睹物思人,追忆不尽。郭沫若先生不仅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巨人,而且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今年适逢先生诞辰123周年,作为历史所研究人员,特别是作为一直受先生教育成长起来的史学人员,大家动情地讲,参观郭老纪念馆,不仅是一次文化学习、思想洗礼,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大家表示,一定把郭老 “爱国、求知、创造”的精神内化于实际行动,积极发挥余热,努力为繁荣发展我院哲学社会科学暨史学研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光匆匆,步履不停。临近晌午,离退休支部又组织党员参观了护国寺街的梅兰芳纪念馆。该馆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是梅先生在生命最后10年度过的地方。馆内设有4个展览室,展览室的遗存均系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其子女捐献给国家的珍贵文物和重要文献资料。梅兰芳先生不仅是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通过馆内展示的文物、图片、实物、资料等,让前来参观的离退休党员进一步了解到梅兰芳先生刻苦学艺、创艺立派、将京剧远播国外、桃李满园的辉煌业绩,充分领略到梅兰芳先生对祖国建设事业、对世界和平友好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让大家零距离感受到大师的风采。大家表示,一定向梅兰芳先生学习,积极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好在培养青年同志方面的传帮带作用。 

  此外,为增强本次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离退休党支部还借用纪念馆的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支部会。会上,离退休支部副书记黄淑琴同志向大家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院2015年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离退休支部书记齐克琛向大家通报了本年度离退休党员活动安排。通过传达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离退休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家表示,一定好好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永葆革命青春,努力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离退休党员参观郭沫若纪念馆 

 

 

  离退休党员参观梅兰芳纪念馆 

 

 

  离退休党员在郭沫若纪念馆合影 

 

 

  离退休党员在郭沫若先生铜像旁合影留念 

 

 

  离退休党支部在郭沫若纪念馆组织召开支部大会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