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苏辙资料汇编》:苏辙经史子集四部著作资料悉数辑出

发布日期:2019-01-30 原文刊于:搜狐网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晚号“颍滨遗老”,与其父洵、兄轼合称“三苏”。苏辙是著名的政治家,且学术成就卓越,在中国经学史、史学史、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苏辙出身于一个耕读世家,其父洵年青时喜游宦。辙幼时,其母程氏教以诗书。后洵以丁艰,始大发愤闭户读书,凡五六年,经史百家之说无不贯悉。因屡试不中,于是尽以所学授轼辙兄弟,且曰:“是庶几能明吾道者。”稍长,辙与兄轼等同受学于眉山之宿儒刘巨,学业精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父子三人离开眉山,过成都,经阆中,出褒斜谷,入凤翔,历长安,路渑池,五月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开始仕进之旅。嘉祐二年,苏辙与兄轼同中进士。后因母丧,归川守孝。嘉祐四年,服丧期满,父子三人经渝州出三峡第二次出川,于第二年春抵京师。

 

 

 

苏洵像

嘉祐六年,经欧阳脩、杨畋推毂,兄弟二人参加制科考试,苏轼被录为三等(按,宋代的制科考试一、二等皆为虚设,故三等为最高等第,宋代凡举行制科考试二十二次,中三等者有吴育、苏轼、范百禄、孔文仲四人,而苏轼之前,仅有吴育一人)。苏辙因所作《御试制策》批评仁宗,言辞激烈。考官或主张罢黜,或主张录取,争执不已。幸而仁宗还算宽明,云:“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其谓我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四)最终以四等次录取。此间,苏氏文章名震天下。欧阳脩云:“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文忠公集?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亦赞之曰:“三人者表见于当时,而其名并重于天下。”(《元丰类稿?苏允明哀词》)仁宗也以“两宰相”期许轼辙兄弟(《宋史?曹皇后传》)。

制科及第后,苏辙被命为试秘校充商州军事推官。而王安石不肯撰词(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赵次公注:“子由与先生同举贤科,子由以讦直止得下第,除商州推官,而知制诰王介甫犹不肯撰辞。告未即下,故先生自去年十一月先赴凤翔。至今年秋,子由方告下,而以老泉傍无侍子,乃奏乞养亲三年,此所以得告而不赴也。”)直到次年秋天,告词方下。

试想,对怀才抱志、满腹经纶的商州苏辙来说,前有考官争论批评之伤,后有王安石不肯撰词之辱,而任职又是一个区区不足道且无以施展抱负的商州军事推官,这是何等的打击!也难怪苏辙以“养亲”为由,辞不赴任。直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辙始因深得韩琦器重而就任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留守推官,被委以管勾大名府路安抚总管司机宜文字。三年,父洵病逝于京师,轼辙兄弟护丧回川。

 

 

 

苏辙像

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辙服满还朝。正值朝廷变法,辙上书神宗论变革之道,得召对延和殿。时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重辙之才识,命辙为之属。吕惠卿附安石,辙与论多相牾,特别是对青苗法全盘否定。安石起初尚虚与委蛇,称“君言有理,当徐议行之”,尔后便不再理睬,一意孤行。辙“力不能救”,因“请补外”(《颍滨遗老传》)。熙宁三年,受张方平之辟,为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县)教授。六年,改任齐州(治今山东济南市)掌书记。任满回京时,王安石罢相。辙以地方亲身经历上书论新法之害,仍未引起朝廷重视。熙宁十年,再应张方平之辟,任南京(治今河南商丘市)留守签书应天府判官。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系御史台狱,史称“乌台诗案”。辙冒死上书,请求以己官为兄赎罪,坐贬监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盐酒税。七年,调为歙州绩溪令。

八年,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英宗皇后)高后摄政,用司马光等为相,起用因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官员,辙亦被召回。从元丰八年到元祐七年(1092),辙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得高后重用,一路擢升,先后为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期间,多有建树,这也是苏辙仕途最为辉煌的时期。《宋史》本传评价苏辙此段经历云:“元祐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及议回河、雇役,与文彦博、司马光异同,西方之谋又与吕大防、刘挚不合。君子不党,于辙见之。”洵为公允平正之论。南宋何万《苏辙覆谥议》:“是以九年之间,朝廷尊,公路辟,忠贤相望,贵幸敛迹,边陲绥靖,百姓休息。君子谓公之力居多焉,信也。”虽不无溢美,但比较前后,可以算得上是颇有作为的时期,而苏辙也的确功不可没。

 

 

 

苏辙尺牍

元祐八年,高后驾崩,哲宗亲政,李清臣等反对元祐革政之人得到重用。绍圣元年(1094),辙因上书反对李清臣策题诋毁元祐之政,激怒哲宗,被贬出知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县)、袁州(治今江西宜春市),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再责授化州(今广东化州市)别驾、雷州(今广东雷州市)安置。五年,又移循州(今广东龙川县)安置。元符三年(1100),哲宗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辙兄弟因得北归。年底,辙定居颍昌(今河南许昌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归途中病卒于常州。嗣后辙即闭门谢客,静坐参禅,专心著述,教育子孙,近十三年。徽宗政和二年(1112)九月,辙以中大夫转大中大夫致仕,十月三日病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与兄轼同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上瑞里。南宋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后谥文定。辙传世之作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次第的分法有:经部《诗集传》二十卷,《春秋集解》十二卷。史部《古史》六十卷。子部《龙川略志》十卷,《龙川别志》二卷,《老子解》二卷。集部《栾城集》及《后集》《三集》《应诏集》共九十六卷。

 

 

 

宋哲宗像

关于苏辙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在蒋宗许教授带领下已进行了多年,《苏辙诗编年笺注》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苏辙文编年笺注》是教育部社科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中华书局俞国林先生全方位的指导,二书皆有幸纳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计划中,前者将于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者即将杀青。在以上二书的笺注过程中,我们深感虽然孜孜矻矻,研读有年,但由于苏辙著述众多,而可依傍的资料有限,所以我们的认知还远远不能窥苏辙著作精神之万一,修远求索,需得再接再厉。

如何将苏辙全集的研究推向更加纵深的境界,这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许,汇编一部苏辙研究资料会给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许多方便,也就是说,将历代人们研究苏辙的文献材料汇为一编,使之成为研究苏辙的钥匙及重要的参考线索,或许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构思也是受四川大学先辈们的启发,远在一九九四年,他们便编纂了《苏轼资料汇编》,而今凡研究苏轼者,《汇编》必然已是案头宝卷。我们将此想法请教俞国林先生,得到俞先生首肯和指导。接着,责编许庆江先生也和我们进行了诸多的交流和点拨。这就是编纂此书的缘起。

《苏辙资料汇编》动机如上所言,其实也就是《苏轼资料汇编》的效颦之作,从名称和形式上看,似乎是前者的兄弟编,且大有补璧的嫌疑。然而毕竟我们初问学津,既才逊前修,而又识陋今贤,就是通常谦逊说水平和能力有限都未敢提及,遑论其他。较之《苏轼资料汇编》,步趋的结果必然是“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所以,诚惶诚恐,汗出如浆,但倘或能因此而得到同行们对后生的宽容,则我等幸何如之。

编者

(本文节选自《苏辙资料汇编》前言)

 

 

《苏辙资料汇编》

杨观 陈默 刘芳池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丛书名: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出版时间:2018-11-01

版式:繁体竖排

装帧:32开 平装

书号:9787101134766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苏辙资料汇编》从近一千年的文献中,将与苏辙经史子集四部著作相关的资料悉数辑出。所利用文献既有诗文别集、总集,也有诗话、笔记、史传、地志及类书等。以期为后来的苏辙研究工作提供一部完整可靠的基础资料。全书共分五大部分:苏辙生平及家世资料汇编;《诗集传》和《春秋集解》等相关材料;《古史》为中心的资料汇编;《老子解》《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的相关材料;苏辙诗文集相关资料汇编。每个部分按时代辑录,其中具体文献依据作品产生时代先后,如作品时代无法准确定位,则以作者生卒年论定。每部第一条以此书版本目录流传为开端,每篇文献都列明出处和所在卷帙。

 

作者简介

杨观,1974年9月生,四川南江人,文学博士,教授,国家图书馆博士后。学习和研究方向近代汉语词汇和古典文献整理,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高校学报发表论文31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四川省哲社重点基地项目3项。整理标点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项目”四川大学《儒藏》之《世德记》、《赵子言行录》。科研成果获绵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次。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文学与历史学院副院长。

陈默,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师从蒋宗许先生。曾参与蒋宗许教授主持的《苏过诗文编年笺注》、《龙筋凤髓判笺注》、《苏辙诗编年笺注》、《苏辙文编年笺注》等项目的注释和统稿工作。

刘芳池,四川巴中人,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在读博士,治中国儒学,参校《小学考》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凡例

一、本书主要收录自北宋至民国有关苏辙的研究资料,内容包括苏辙生平事迹的记述、作品的评论、轶事的裒辑、诗词的唱和及现存苏辙著作中亡佚的诗文。

二、本书所利用的文献包括诗文别集、总集,也有诗话、笔记、史传、方志及类书等,凡可单独成书者,则不予收录。

三、本书所收录的材料如在各书有相似记述,一则以时代先后为标准,选取前代;二则取记录完整且语言凝练者。特殊情况加脚注进行帮助。

四、因苏辙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宋至今文名甚高,且流传下来的作品博涉经史子集四部。故我们大体除“苏辙生平资料汇编”部分,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论语拾遗》与《孟子解》虽在通行《栾城集》中,本资料汇编一律收入经部。

五、本书收录顺序我们做如下考虑:首为“生平”,分“生平传记年表”和“制词奏议祭文”两个子目。后依次为经史子集四部,各部以“目录序跋”为首,“目录”部分我们只选录了各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内容,“序跋”则竭尽所见。其后经史子部分设“资料汇编”,按时代先后排列。集部设“尺牍题记”“苏辙遗事”“诗文论评”“诗词唱和”“诗文辑佚”五个子目,亦大体按时代先后排列。

六、本书以人物领作品。经史子集分类下人物在前,相关作品在后,作品名以黑鱼尾标示。因所涉作品范围较广,我们作了如下处理:如是笔记杂著,则直接出书名卷数。如是个人文集中的单独篇章,则鱼尾中标示篇名,篇末标示所在文集卷数等信息。

七、本书所收材料的版本,原则上择取通行权威出版社的版本。涉及到宋代文献,凡《全宋文》中收录的,则标点题目一依《全宋文》。如无标点本,则以《四库全书》为底本进行标点。底本中所涉及的异体字、缺字、避讳字及明显的误字,则径行改正。

八、关于苏轼作品的收录我们遵循以下原则:苏轼与苏辙有多首同体诗,此处则不再收录。本书只收诗中直言苏辙(子由)的唱和诗以及在尺牍题记中直接反映苏辙思想与处境的内容。苏轼与他人尺牍所涉苏辙部分采取节选收录。

九、本资料汇编是我们在注释苏辙诗文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整理和收集而完成的,目的也是为苏辙诗文的注释提供文献上的依据。如需要更多关于苏辙研究的线索,请参阅《苏辙诗编年笺注》和《苏辙文编年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