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中国考古网
内容摘要: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现隶属文峰塔社区居委会二组。自2011年起,随州市城市建设逐步扩展至文峰塔墓地一带。鉴于历年此地都有重要曾国的曾侯文物出土。为配合城市建设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墓葬60余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勘探出的墓葬进行了发掘。
关键词:2013;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考古
作者简介: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黄凤春
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现隶属文峰塔社区居委会二组。自2011年起,随州市城市建设逐步扩展至文峰塔墓地一带。鉴于历年此地都有重要曾国的曾侯文物出土。为配合城市建设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墓葬60余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勘探出的墓葬进行了发掘。
2出土的曾侯丙铭文
本次共发掘东周墓葬54座,其中土坑墓54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共57个单位。土坑墓皆为长方形或方形,大部分为东西向。按墓坑规模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墓7座(长度在5米以上),中型墓8座(长度在4米左右),其余皆为小型墓葬。坑内填土皆为黄红色五花土,土质板结、未见夯筑。在3座大型墓葬中发现有腰坑,坑内或葬狗,或葬陶器。
土坑墓葬中皆有木质葬具,根据朽痕可判定有一椁三棺、一椁二棺、一椁一棺和单棺四种。部分已朽棺椁墓的棺盖上还可辨有棺饰物,棺内大部分都有朱砂,葬式都为仰身直肢,头向东。
随字铜器铭文
本次发掘最大的一座墓葬为M18,墓坑平面呈亚字形,在其南部有一阶梯墓道,墓道阶梯共15级。墓口南北长16.6米,东西宽15.6米,墓口至墓底深9米,墓坑四周设有三级台阶。葬具为木质,为一椁三棺,椁室分东、南、西、北、中五室,棺室居中。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值得庆幸的是,唯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鼎、簋、簠、鬲等70余件铜礼器。椁底设有“井”字形的垫木10根。在椁底板下的中部有一圆形腰坑,坑内放置陶罐1件。另在墓坑的东、北、西三面各有一2×2米的器物葬坑,坑深7.6米。根据器物形制及打破关系,该墓的年代应略晚于曾侯乙墓,属战国中期。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铭文推断,应为一代曾侯墓葬,墓主为曾侯丙。
铜灯
除上述墓葬外,本次发掘还发现了2座车马坑和1座马坑。车皆为整体随葬,均为两轮独辕。其中1号车马坑为2马驾,从位置看应归属M43号墓;2号车马坑为4马驾,应归属M29。马坑1座,坑内共葬马8具,由于附近没有与之对应的墓葬,其归属无法确指,可能属于墓地的祭祀坑。
本次发掘所出遗物有铜、陶、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千余件套,其中铜器占半数以上,大部分铜器上有铭文,铭文有“曾”、“曾子”、“ 曾公子”及“曾孙”、“曾大司马”、“曾大工尹”等。根据铭文可知,土坑墓葬大多为东周曾国墓葬。另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
M33随葬器物
文峰塔墓地发掘不仅获得了一批重要曾国遗存,而且创造多个首例,其新发现和学术价值在于:
一、首次在随州境内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是建国以来所发现墓葬身份明确最多和最为集中的一次发现。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二、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的3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三、首次新发现了一座战国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所发现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补了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曾国之间的空白,对揭示曾国政治中心的变迁及重构曾国历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四、首次新发现了亚字形的墓葬,刷新了目前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曾侯铭文,可判定文峰塔墓地应为春秋晚至战国的曾侯墓地。
五、首次新发现了春秋中晚期曾国青铜器失蜡法铸造的直接证据。在M33出土的一件青铜盘的铜梗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这一不可颠覆的新发现,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一个定说。
六、首次新发现了随国铜器。在M21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 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建国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随国器出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证据。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