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王贵民《西周会要》出版

发布日期:2022-03-01 原文刊于:

书名:西周会要

作者:王贵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9月

书号:9787520185608

定价:135元

 

贵民,男,1930年生,江西湖口人,中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61年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转入历史研究所(现均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向为先史、古文献、古文,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曾加郭沫若先生主编、胡厚宣先生编纂的《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曾任核心组成员。出版《商周制度考信》、《寒峰阁古史古文字论集》等重要学术著作,合作编纂《炎黄汇典(史籍)》、《春秋会要》等古文献著作。

 

 

  

王贵民先生是一位先秦史的历史学家,娴于古文献、古文字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曾参加郭沫若先生主编、胡厚宣先生总编纂的甲骨文合集工作,出版商周制度考信寒峰阁古史古文字论集等重要学术著作,合作编纂炎黄汇典(史籍卷)、春秋会要等古籍文献著作,现以耄耋之年编著西周会要一书,惠及学林,令人赞叹!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从公元前世纪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即从五帝时代到三王时代的结尾,前后约三千年的历史。其间的五帝时代是三王时代的前奏,三王时代是五帝时代的发展,若作具体的划分,我们似乎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黄帝颛顼帝喾时期,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发轫期;

第二个时期:时期,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期;

第三个时期:夏商周三代时期,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鼎盛期;

第四个时期:春秋时期,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衰落期;

第五个时期:战国时期,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转变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工作的展开。继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把中华文明又向前推进五百年,也就是时期,即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期。从目前的历史研究和考古成果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史观,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时期,即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发轫期。

显然,夏商周三代古史阶段,正处于中国早期国家的鼎盛期,西周王朝承继二代,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诚如孔子所说,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王朝借鉴二代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在」「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典章礼乐制度,亦如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朱熹四书集注引)

由是,我们得见:因于礼,所损益,可知也;因于礼,所损益,可知也。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曾预言其或继者,虽百世,可知也。我们考察,可得;我们考察,可得因于因于,可谓代代损益之于之于,可谓郁郁集成。三代之礼,一脉相承,根基深厚,源远流长,一句话,更具有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书阙有间,研究西周历史包括二代历史,文献材料也十分有限,需要大量的考古材料的补充印证。我们按照国际通行说法,它应当介于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之间,属于我国的原史时期,由于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有限,就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和考古学等并重研究方法为主。李学勤先生尝说过,外国学者有时用原史时期protohistory)一词,以称呼古代文献很少、考古材料的重要性超过或等于文献材料的时期。很显然,东周和更早的西周不同,已经脱离了这种原史时期,而跨入真正意义的历史时了。如果我们将东周以降历史为界,我国的原史时期可以追朔到五帝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在内,基本上属于中国早期国家范围,有它的自身特点和研究方法。因此,全面地、系统地梳理已有的历史文献,特别是包括出土的甲骨、金文等相关材料,结合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编纂西周会要一书,则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得率先通览西周会要一部书稿,从中不难发现,它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按照「会要」的体例与要求,首次将西周王朝事类分为十七大类,置于五十二卷之中,内容包括四大部分,涉及西周王朝历史的方方面面,这样与近年先期出版春秋会要战国会要构成完整体系,有一代八百年,会要基本齐备,有益于学林,功莫大焉。

其二,运用二重证据法的原则。有鉴于西周史料现状,补充大量地下材料,特别是西周金文材料,包括相关的考古遗址、遗迹在内,从而大大地改变文献不足征的困境,对于了解和认识西周历史全貌,把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已经超出「会要」本身的意义了。

其三,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术涵养和研究心得,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不仅补充印证相关史事,而且阐微发覆,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拓宽学术领域,豁明学术视野,极便读者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掌握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

不言而喻,「会要」作为史书的一种体例,主要搜辑、整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经济以及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等,以史为鉴,资政治国,有它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如作者所说,西周会要的编纂完成,这一迄今最后完成者却越居这系列的迄今最古最前端,弥补我国会要这一体例系列中重要而早期一环的空白;它充分地体现其基本宗旨──理道资政,即是贯彻一种──我们民族古史的优良传统,以为国家政治、政策提供参考。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特别强调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西周会要一书的出版发行,也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展现中国历史研究院优良学风和治学传统,体现老一辈史学工作者的肩负责任和使命担当!

 

(宫长为 庚子年三月初十)

 

前言──答客

客有曰:西周而作?答曰:必需也。曰:言其。答曰:承蒙下,容言之:作为记载国家一朝一代大政典章「史志」的「要」,中古始以历经各朝者持不懈,先后南北朝直至(多)、等朝的「要」,蔚然成个丛书系列。它正史的「志」「」等例中展而,以彰一朝的大政及其体现于社、民生、政治、法律、事、文化、教等方面相典章、制度和一代疆域、民族、之重器、文物乃至天候、祥等等之客存在。这对认识该时代一个国家的概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明人,清人春秋要),而近年又新出春秋战国会,填先秦期一个个纂形便直逼西周了!西周既是夏商的一当长期的一王朝,而且它把古代文明展到规范化、制度化理型社更高段,所「郁郁乎文哉」!您想,西周当务之急乎?

频颔之,曰:然则为乎?答曰:矣!不,何以至今人作之?不,此事言则难;若而直面现实辟蹊扬长避短,亦可中求易。人之云「」,非口西周献资乏。此固然,但非绝对西周数经在,且容多制度典用者不少。而最可者乃是二十世代考古展迅捷,多古代——西周段可其中佼佼者——址、存如雨后春,奇、亮点层出不;真可天不人、地不爱宝之,青文成批地古墓、窖藏中纷纷涌现。至二十世末,一部大型的金文著录将之(世者)全部入,入编铭二千多篇(西周期者占最大部分),量既巨,容宏富,事多方。此二端,就足以更新西周史料现状新其所呈史面貌。

客曰:是是矣,能例一二乎?曰:祥地之一,史但云:邑于岐山之下,岐山,再具体则难言之。而今田野考古之竟然掘出一座建的殿而留于此二三千年的基址,其地、村之名,定不移。能作到乎?那座今名之曰凤雏(村,西岐山殿基址,再考古查精考,原出其整形制,分辨出其结构、塾、庭、殿、廊、及地下排水渠、探测顶部覆茅草、脊瓦,不啻景重,其各房室逐一丈量,或深,或开间,丈尺明晰,古制或合或否,一皆以实纪为准。人不禁追:是此或彼(古制)可信耶?客曰:殆俱可信焉!

凤雏东邻掘出一片室基址群,结构则具另一形式,示着新建技(包括开间跨度、多见砖瓦等)。

上述,迄今概未见诸献记载(有考工在,但代巳晚)。可代考古所得的存史不只是弥补史料之不足,而其在文献资料之上。

昆明池功。西周入佳境盛世,建起子京城从来已知二京俱在,也知道分位于今西西安岸。然而今日考古可考定范围西岸迤北的北起今日客省王村家坡等村落,南至西王村昆明池武帝东汉,多次疏浚、昆明池范围被部分破现经考古深入探池、广址四至,得以定其具位置在岸、昆明池故址西北的今洛水上泉北普渡村和门镇。您看,经过考古长期辛勤工作西周史上重大事的京城具所在作出定这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若比起常言的「典」,大概不会逊色吧!

再如有会组织的「族居」,关系阶级人身的墓葬「人殉」,官爵标志之一的「列鼎制」等等,都是借今日考古掘之基址、墓葬和青料,方才得以置、立卷的。

西周金文入要」,也是精彩多多!

史籍示,王、侯以下的世族世官,文只能提到某公某伯之族氏而止。其稍能追求的世系均西周金文实录,方得系列,尤其是有多件可系文,示某一家族任朝官,有的自述家族朝臣历经六代、八代之久;其所崇奉的王,作出要的颂扬评语,除去美之,基本符合史籍所述。

文所录职官概数达二百余种,不少官具有身经册命典纪录,得到司之任命与舆赏赐对这排比分析,得以大致解其官爵层级而也就有件探西周结构即「官制」。

室,金文纪录频繁、多,除重大礼仪的正式殿,有各、室、,有些似殿、离宫,有临时驻毕的行所(名「居」);有重臣的室,也有王臣下建造室的。在以往文多是不曾记载者。如今可以回当时宗周成周京城中,一派室林立,重高脊,庭宇比,够庄严而富的呀!

古制「田里不鬻」,也未曾西周中晚期竟然出土田的分割、手和交易,而今,大篇的文就详实纪录其事。以往,只而周王行籍的「帝籍」田,而今通过铭文,方知王室另有一种实际经营农作的田还连带揭示王室有苑囿台池,且水陂池沼也不止一,有作辟雍行射者,也有求常大捕其者。

客曰:精彩矣!(可而感趣之情盎然于色。乃问题)曰:浏大作目,感觉编与传统不甚相同,乃可来体例乎?是为创新乎?余答曰:着啦,君行家焉!西周分五十二卷,含十七大与传统类数量、容有所出入,此乃必然,因为历段不同,社制度有,事的有、每所具有的歉不一。而卷、类内涵、名和次序的安排,自然存在差。依在下推,您所指者是:历来都是「世系」或「帝系」「帝在首卷,接着是「」制。而今,是疆理第一,接着是方域、都邑、室、社制度之,「诸礼」更在其后,差是很明的。变动,看似甚重要,余等很有必要:倒不是种历(家天下抑是公天下问题)着眼,只是仅仅据现家」成的科学规定,首要是土、人口的重要元素。然,旧体例的那种编排,无论从角度看,都是不合、不合理的。家必先有框架,如疆域、都邑是其基局,社会经济(食)是一的命能后之?改的很多,改不改,也不如此,这毕竟是久经采用的一种传统体裁,不能代史。

客曰:您,大作编写的是三千年前的西周,但又必以今日的观来处事。可是在下是有一:大作开门见山的首卷,其中一个类题为「天命──使命感」,就不易理解,非亦承姬周展,就是由天命所眷的那「理念」!为创新乎?余之曰:君又予一难题矣!解答之:里涉及「天命」一重要而又复杂的思辨范畴这个范畴尚矣!最文王始,王立就和「天命」结缘,子念念不忘。不过,就在开国之初,与谆谆敬畏天命的同,已透露最高治集曾「服天命」到「天不畀(予)」的经验,就晤到「天湛」「上帝不保」,只有行德政者才能保住「永命」。明反映这时的「天命」已不是人的利,但也非他了天命信仰,而是增加了政策策略:强调施行德政,以保住天命不失,实际上使之成臣民、加重官府任和使命感的口,客上也是起了作用的,故而直到西周晚期,依然反复坚贯彻这一祖的信念。近世有说这是周人的患意,反映人心性上的一次醒,促进历史的文明程。此说远非定,而可一解吧,我等建此一个类目,不上新,可能招致解,只是所提出的文献与金文料,也够观西周治集团当时扬这一命心底线吧。

客莞,再。是为记

 

 

后  记

本项目当年起步时,即遇人事变故,人力单薄。为及时弥补,于是请到黄淑琴同志参加工作,她是本所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干部,本职繁重,但她始终重视这一任务,凡经确定需要收集的资料,都能努力查找而及时提供。这对于本项目的完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申报的项目,从批准立项,至今十年。编著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编著者人力终究单薄,水平有限,编写中一定谬误不少。虽如此,幸遇助力多多。皆因我们国家处在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顺畅发展时期,天时,人和,我们也得到了研究所内外不少人士伸来的援手!这里有:本所图书馆袁立泽,先秦史室刘源罗琨王泽文战国秦汉研究室邬文玲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夏麦陵湖北随州钟声编辑部人文学者王文虎中国西南大学 文献研究所李发 诸位教授、先生。他(她)们热情地介绍、提供给我们项目所需的有关金文、简或新问世的论著,乃至网上的讯息,手头的材料、书刊,助成并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编写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我们还要感谢先秦史学会长宫长为先生慨然赐序,以光篇幅。在此,我们一并向各位致以由衷感谢。

 

目录

卷一 疆理天下

卷二 方域一 前周方域

卷三 方域二 民族间互动 融合

卷四 方域三 分封诸侯

卷五 方域四 列国沿革地望(上)

卷六 方域四 列国沿革地望(中)

卷七 方域四 列国沿革地望(下)

卷八 古城址 都邑

卷九 都城建置

卷十 宫室建设一

卷十一 宫室建设二

卷十二 社会制度一 宗族 宗法

卷十三 社会制度二 宗族与政治

卷十四 社会制度三 等级 人身

卷十五 社会制度四 世系一 周室

卷十六 社会制度五 世系二 主要诸侯国

卷十七 政治体制

卷十八 食货一 田制

卷十九 食货二 产业一 农业

卷二十 食货三 产业二 副业

卷二十一 食货四 产业三 青铜冶铸

卷二十二 食货五 产业四 建筑业

卷二十三 食货六 产业五 手工业各部

卷二十四 食货七 产业六 王室产业

卷二十五 食货八 商贸 交通

卷二十六 食货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