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刘子凡《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出版

发布日期:2024-10-11 原文刊于:

书名: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

作者:刘子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内容介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时也希望将万里之遥的长安与西域联系起来,借西北研究观察整个唐代的社会治理与制度变革。从个体与时代看,出土文献中有大量溢出于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边疆的人物与事迹,展现了个体的功业与沉浮,也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脉络;从国家与社会看,西北地区出土文献生动展现了地方机构的行政运作以及基层社会的生活百态;从中央与地方看,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国家制度在地方基层落实的细节,展现统一王朝的制度实践。

 

 

 

作者介绍

刘子凡,男,1986年生,河北涿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




本书目录

绪论  故纸与贞石:唐代西北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编  长征人未还:出土文献中的唐代西北开拓与坚守

第一章  节度使与西北经略

第一节  哥舒翰与《陇右纪圣功颂》

第二节  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与杨姓官僚

第三节  北庭的李元忠时代

第二章  西域官员与机构建制

第一节  袁公瑜与裴行俭:P. 2754文书中的西州与安西

第二节  成公崇:墓志与文书交映下的西州官吏与行政

第三章  将吏与西北边防

第一节  北庭的西州兵士和胥吏

第二节  从西北援军到京西北藩镇

第二编  抚宁西土:出土文献中的唐代西域社会治理

第四章  水利与基层管理

第一节  西州高昌县水利管理

第二节  于阗的杰谢营田与水利

第五章  民间工匠与四民生业

第一节  唐前期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

第二节  唐前期民间工匠的生业与组织

第六章  军镇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于阗镇守军与当地社会

第二节  北庭龙兴寺碑:官吏、兵士与佛教发展

第三编  万里同风:出土文献所见唐代制度与文化

第七章  从长安到西域:制度的统一与权变

第一节  三伏择日中的长安与地方

第二节  唐代的使职借印

第三节  商胡不入蕃:《唐开元户部格残卷》中的商胡贸易法令

第八章  军事制度的实践

第一节  唐前期兵制中的队

第二节  杏雨书屋藏蒲昌府文书与折冲府的运行

第九章  典籍与文化传播

第一节  旅顺博物馆藏《春秋后语》与典籍西传

第二节  大谷文书《医疾令》《丧葬令》残片与唐令补遗

第三节  唐代书信缄封的形式与礼仪

附录  汉晋西域所见汉文简牍透视

参考文献

 

 

 

序言

子凡君最近完成了他的第二本专著,跟我说想让我写一篇序。我开始时犹豫了一下,因为一般来讲,我只是给自己指导过的学生撰写的论著写序,子凡不是我指导的硕士、博士或者博士后,所以我略有犹豫。但子凡说他自研究生时代起就开始参加我在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开设的各种读书班,也参加了我主持的多个项目,收入本书的一些论文都是在我的指导或安排下写成发表的。如《三伏择日中的长安与地方》是参加长安读书班的成果;有关成公崇墓志与文书关系的研究是参加大唐西市墓志整理时完成的;《杏雨书屋藏蒲昌府文书与折冲府的运行》是整理《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时的成果;有关于阗的几篇文章是“西域文书读书班”的结果;还有旅顺博物馆藏卷的几篇是参加旅博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项目发表的文章。回想一下,子凡不仅仅是这些读书班和项目的积极参加者,而且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主力,特别是最后整理两万六千片旅博藏文书,如果没有子凡等年轻学者的全力投入和仔细跟进,这样持续多年的项目几乎无法完成。念及此,我不仅不能拒绝他的请求,而且觉得理所当然地要为他的大著的即将出版而欢呼。

其实,我一看到这部著作的名字“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就欢喜赞叹;看了全书的目录,欣赏作者的谋篇布局和整体佳构;读了前面的绪论《故纸与贞石:唐代西北研究的新视野》,敬佩作者的宏观视野和对出土文献与传世史料关系的论说,而行文中唐诗句子的摘引,更表现出作者的文思与才情。书中所收的大多数文章过去曾经拜读,这次又作为整体著作的一部分翻阅一过,并补充了过去没有读过的篇章,倍感各篇章都是在坚实的材料分析基础上,以新发现、新比定或重新解读的出土文献作为突破口,对唐代西北史、特别是西域史上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与解说,胜意迭出,贡献良多。

唐代西北经略史或唐代西域经营史,早期著作如沙畹(Ed.Chavannes)《西突厥史料》(圣彼得堡,1903)、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1936年)、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経営史研究』(東京,1968),都是以传世的汉文史料为基础书写的,构建了整体唐代西域史的框架,但视角来自中原王朝。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最近四十年来发表的大量敦煌、吐鲁番、和田、库车出土文书,为我们从西北地区、西域地区的视角来观察唐代西北史和西域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唐长孺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利用出土文献研究西域史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果。子凡正是在前辈学者开拓的这一领域中不断探索,继续深耕,一步一个脚印,陆续结出丰硕而多彩的果实。他先是出版了《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军政体制研究》(中西书局,2016年),聚焦于唐朝直辖的伊、西、庭三州;本书则跨越从长安到于阗的广泛领域,重点在西域;而随后他还有关于北庭、西北科学考察团等论著也将陆续推出。子凡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拜西北地区出土文献和中原各地出土碑志所赐。

子凡的绪论特别强调“故纸与贞石”对于唐代西北史研究的重要性,此点深得我心。不用讳言,在当前的史学界有一股逆流,认为出土文书不过是一些废纸残片,不能改变传世文献的主体内容,更有甚者对于重要的出土文献也置若罔闻,乃至对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批判。事实上,正是出土文献为唐代西域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抛弃传统史家狭隘的“四夷观”来正确地认识西域本地的民众和他们的文化;也正是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体例证,让我们清晰了解唐朝制度、文化在西域地区的实施与传播;也正是各种语言文字的出土文献提供了传世汉文文献所不具备的内容,让我们得知在流沙废墟掩埋的西域各个绿洲王国的土地上,曾经有着如此绚烂多彩的文化,从而得知撒马尔干和长安之间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的缘由与实态……可以断言,今后的唐代西北史、西域史的书写离不开敦煌、西域各地出土的典籍和文书,而子凡的这部著作也将是构建整个唐代西北史和西域史时必不可少的参考论著之一。

行文至此,眼前浮现出一张与子凡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合影。追寻西域出土文献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以此共勉,是为序。

                                                                                                                              


                                                                                                                              荣新江

2023年1月31日

朗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