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编辑部简介

发布日期:2019-01-28 原文刊于: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1979年创刊。1996年成立中国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和出版《中国史研究》和《中国史研究动态》。两种刊物现有工作人员11人,外聘1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中国史研究》历任主编李祖德、童超、辛德勇。现任主编彭卫,副主编张彤。编辑部主任张彤,副主任曲鸣丽。

  《中国史研究》为16开本,208页,季刊。至2012年3月,《中国史研究》共出版133期,发表专题论文和学术评论1900多篇,读书札记700余篇。

  《中国史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自创刊以来,《中国史研究》即秉持求真务实的鲜明学术风格。它关注重大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问题,积极推动传统和新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倡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提倡利用新资料推进研究工作,提倡学术争鸣和学术评论,推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刊发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以及有深度的学术评论。刊发的论文多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统计的引文率排行榜中位居前列。2002年、2008年《中国史研究》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四届优秀期刊优秀奖、2006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2005年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历史学专家共同评议的中国历史学重要学术期刊中,《中国史研究》被评为大陆最具代表性的第一级期刊(共10种期刊)第2名。

  在国内学术期刊中,《中国史研究》较早地对稿件处理进行了制度性规范,完善了杂志自身的建设工作。《中国史研究》创刊时即实行严格的稿件三审制度,并制定了用稿的技术规范。

  1998年《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对论文学术质量提出了三个审编要求:第一,学术价值性,包括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所提出的新事实、新知识,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对学术发展的贡献。第二,科学性,包括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的可靠性,所采用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概念使用的明确、严谨性和有效,论据的可靠和充分,论证逻辑的严密和完备。第三,学术规范性,包括研究者对相关学术领域研究发展状况的把握,以及对学术规范的遵循。

  2000年《中国史研究》开始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中国史研究》编委会成员由国内和海外著名学者组成,对《中国史研究》长期保持国际性高水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史研究动态》为16开本,96页,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前任主编为陈高华,现任主编刘洪波。《中国史研究动态》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许多优秀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相关刊物推荐、转载。

  自创刊之初,《中国史研究动态》便以介绍海内外中国史研究情况为宗旨,目的是为广大中国古代史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研究状况的平台,使学界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研究方向、研究选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也可以互相促进。这本刊物的读者对象基本确定在本学科的学者,以及对中国古代史研究有兴趣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本着这一宗旨,刊物设立了研究综述、专题综述、海外汉学、学界名人、会议综述、书评与书讯等栏目。尽管栏目不多,信息量却很丰富。

  研究综述以断代或专史为纲,介绍每一年该断代或该专史的研究情况,类似于论著提要,对每一部著作或论文作一两句的观点介绍,并加以适当的评论,给读者简单的指引,读过这一栏目的文章,可以对该年度中国古代史研究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

  专题综述则介绍某一专史或专题的研究情况,不限年代,这个栏目方便了那些想了解专史或专题的读者。

  海外汉学,以介绍海外中国古代史研究状况为主。改革开放之初,学界对海外的学术研究状况还不是很了解,广大学者迫切想知道国外同行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水平。编辑部同仁通过各种途径约稿、开辟专栏、举办访谈,为国内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海外研究信息,特别是在介绍海外中国史研究比较活跃的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学术动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学界名人栏目,以介绍海内外学术名人及学术观点为主。会议综述对每年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评述。书评与书讯则刊登有关最新著作的书评或新书简讯。

  回顾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我们认为,作为一本介绍研究动态的刊物,《中国史研究动态》对中国史研究这个学科至少起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为海内外学界同仁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信息。在介绍学术论著方面,虽不是百分之百都有涉及,也可说是十之八九,专家学者、本专业的学生、史学爱好者,看过这本杂志,对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基本上能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其二,应该说《中国史研究动态》是一部活的学术史。在三十余年来,史学界理论上的风云变幻、学术观点的激烈争论、学术视角的转换,整个中国史研究界的起承转合,都可以从这本小小的杂志中鲜活地体现出来。我们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出学界各位学者成长的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活跃在学术舞台、人们耳熟能详的老专家逐渐淡出,而当初还不为人知的青年一代,如今已成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甚至那时还不谙世事的孩子也已经步入学术殿堂,很多青年学子崭露头角,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杂志,而她本身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是目睹三十多年来中国史研究学术发展的真实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