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阳,男,汉族,1970年3月生,籍贯山东济宁。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清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思想史、三礼学史、政治文化史。著有《清初三礼学》《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乾嘉四大幕府研究》;合著有《中国之伦理精神》《落拓狂傲 糊涂睿智――郑板桥的“狂”“怪”人生》《乾嘉学派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中国通史》等;参与《中华大典·哲学典·儒家分典》《万斯同全集》《大藏经续编》等;并发表《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清代礼学思想演进析论》《苏州紫阳书院与清代学术变迁——以钱大昕为研究视角》《毕沅对经史诸学的扶持与倡导》《三礼馆与清代学术转向》《秩序与和谐:礼之意义及现代价值》《礼乐百年而后兴——礼与清代前期政治文化秩序建构》《朱筠与清中叶学术变迁》《注目经史实学,裨益学术治道——张金吾为学藏书旨趣及其成就》《“礼仪之邦”抑或“礼义之邦”考论》《<夏峰歌>流传小考——兼谈孙奇逢的立身为学旨趣》《学术偶像与中朝文化交流——以朴珪寿参与顾祠会祭为个案》《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以学术杀人”说之演变与明清学术嬗变的趋向》《文化自觉与清代学人的“明道”追求》等百余篇。
著论等简目
专著
《清初三礼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乾嘉四大幕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
合著
《儒家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2000年3月版;
《中国之伦理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旷世大儒——顾炎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
《落拓狂傲 糊涂睿智――郑板桥的“狂”“怪”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乾嘉学派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总报告卷),刘迎秋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月版(获“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特别奖”,2014年1月15日);
《义乌发展之文化探源•文化溯源篇》(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卜宪群主编,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厦门:鹭江出版社2014年3月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明清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吴丽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被评为院2017年度“创新工程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中国通史》,北京:华夏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文献整理
《乾嘉学术编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中华大典•哲学典•儒家分典》,李申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万斯同全集》,宁波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论文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 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7期转载);
《清安溪李氏三礼学》,《清史论丛》2000年号;
《张尔岐与<仪礼郑注句读>》,《齐鲁学刊》2001年1期;
《黄式三、以周父子“礼学即理学”思想析论》,《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5期;
《方苞三礼学论析》,《清史论丛》2001年号;
《清代礼学思想演进析论》,《清史论丛》2002年号;
《淩廷堪生年考》,《清史研究》2002年1期;
《陆世仪治学取向与对礼的体认》,《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1期;
《黄宗羲与万氏兄弟的礼学思想析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
(2002年);
《颜元实践礼学思想初探》,《炎黄春秋增刊》2002(9);
《李塨礼学思想探析》,《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4期;
《胡培翚与<仪礼正义>》,《清史论丛》2003-2004年号;
《清代礼学研究散论》,《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第4期;
《清初诸儒整合公私观念的一种体认——从礼说起》,《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6月1日;
Qin Huitian and His General Study on the Five Rites,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4, No.1, 2004;
《杭世骏与三礼馆》,《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宁波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清史论丛》2005年号;
《礼法之治:维系清代王权的一种政治理念》,《王权与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7月版;
《秦蕙田与<五礼通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苏州紫阳书院与清代学术变迁——以钱大昕为研究视角》,《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
《毕沅对经史诸学的扶持与倡导》,《清史论丛》2006年号;
《<史籍考>编纂始末辨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1期;
《曾国藩的礼学思想》,《船山学刊》2006年第1期;
《全祖望与<永乐大典>的利用及其影响》,《浙东文化集刊》2006年卷第一辑;
《卢见曾与汉学的崛起》,《清史论丛》2007年号。(2.6万字)
《三礼馆与清代学术转向》,《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
《浙东学派研究述略》,《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秩序与和谐:礼之意义及现代价值》,《孔子文化研究》(一),上海
文化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孙诒让与<周礼正义>》,《光明日报》2007年6月14日第9版;
《清乾隆初叶诏开三礼馆的历史意蕴》,刘泽华、罗宗强主编:《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宋元明时期三礼学举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四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版);
《赶考路上——林伯桐<公车见闻录>小议》,《2007科举学论丛》第二辑;
《乾隆初叶清廷诏开三礼馆缘由析论》,《清史论丛》2008年号;
《乾隆朝礼制建设的政治文化取向》,《清史论丛》2009年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史室的发展轨迹》(合撰),《清史论丛》2009年号;
《浅析“三礼馆”诏开之意义》(合撰),《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毕沅<续资治通鉴>考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礼乐百年而后兴——礼与清代前期政治文化秩序建构》,《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3期;
《乐史之质疑<仪礼>及其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六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1月版);
《万斯同<庙制图考>小识》,《清史论丛》2010年号;
《文化三思》(合撰),《孔子文化》2010年第1期;
《“康乾盛世”问题引发的困惑》,“中华文史网”2010年2月28日;
《乾隆朝礼制中的政治文化取向》,《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三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史料•个案•宏通——郑天挺先生研治清史的启示》,《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历史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清史研究》(合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汪绂与江永之书信往还》,《徽学》第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朱筠与清中叶学术变迁》,《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李觏对礼的体认与经世建构》,《孔子学刊》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1年8月版;
《清代基层社会对礼的诉求及践履》,《清史论丛》2012年号;
《清中期满洲典礼的民族个性化张扬》,李丽娜、石刚主编:《人文北京与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版;
《清中叶朝廷和基层旗人对满洲典礼的张扬》,《清史论丛》2013年号;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第2期;
《大兴“二朱”与福建士风》,《闽南》2013年第3期;
《乾隆朝礼制建设的政治文化取向》,李洪峰主编:《读一点清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版;
《注目经史实学,裨益学术治道——张金吾为学藏书旨趣及其成就》, 《清史论丛》2014年号;
《清儒孔广林生卒年考》(合撰),《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礼仪之邦”、“礼义之邦”小议》,葛荃主编:《反思中的思想世界——刘泽华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论朱珔<国朝诂经文抄>的成就及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意义》,《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礼仪之邦”抑或“礼义之邦”考论》,《光明日报》2015年1月21日第14版(“理论周刊•史学”);
《钱穆先生与清代学术史研究》(合撰),《清史论丛》2015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清学演进余波中的王国维及其学术思想》(合撰),《清史论丛》2015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罗振玉先生与清代学术》(合撰),《炎黄文化研究》第17辑(大象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夏峰歌>流传小考——兼谈孙奇逢的立身为学旨趣》,《清史论丛》2016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版);
《温经楼年谱》(合撰),《理论与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学术偶像与中朝文化交流——以朴珪寿参与顾祠会祭为个案》,《炎 黄文化研究》第十八辑(大象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东亚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相互认识》,《清史论丛》2016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学术偶像与中朝文化交流——以朴珪寿参与顾祠会祭为个案》(韩文),《史林》第59号,首善史学会,2017年1月版;
《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合撰),《哲学研究》2017年第6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7年第3期转载);
《孔广林与清代郑学辑佚——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中心》(合撰),《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18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清儒孔广林礼学思想探论——以<孔丛伯说经五稿>为中心的考察》(合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以学术杀人”说之演变与明清学术嬗变的趋向》(合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文化自觉与清代学人的“明道”追求》(合撰),《光明日报》2018年10月8日第14版。
综述、书评等
《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12日;
《“清代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述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0月25日;
《二00一年清代学术史研究部分领域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2月25日;
《拓展清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清代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学术交流)》,《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3日;
《清代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期;
《2001年度清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8期;
《“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世界社科交流》2004年第5期;
《学以经世 领异立新 兼容并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述要》,《人民日报》2004年2月14日;
《我院课题组赴浙江调研——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与我院课题组座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29日;
《杨朝亮著<李绂与陆子学谱>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期;
《2005年清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6期
《文化建设的大众视野——浙江省衢州市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探索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经济)200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6年第23期(2006年8月15日);
《义乌传统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7月19日第3版;
《陈祖武 为人为学 浑然一体》(合撰),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上)》,方志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近三十年李觏研究综述》(合撰),方树成主编:《李觏研究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版;
《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满汉异质文化整合视野下的历史考察>评价》(合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第6期;
《溯源观流 王应麟的治学取向与淑世情怀》(合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29日第A6版;
《一部彰显“皖派”学术的精品力作》,《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年第1期;
《孜孜笃实 精进不已——陈祖武先生的治学进路与成就管窥》(合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求真务实六十载——历史研 究所同仁述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
《2013年度清史研究综述》(合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4年第5期;
《中韩学者研讨东亚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相互认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16年5月27日第2版;
《植根传统 顺应时代 勇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30日《社科院专刊》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