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简介

发布日期:2019-01-22 原文刊于:

  中外关系史研究室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较早从事古代中亚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

  第一任主任孙毓棠(1911-1985年),学养深厚,治学领域广博,尤以治秦汉史、西域史及近代中外关系史见长。

  第二任主任马雍(1931-1985年),主要研究公元六世纪以前的中亚和中西交通。

  第三任主任夏应元,主要研究中日关系。

  第四任主任余太山,主要研究伊斯兰化以前的内陆欧亚史,在中国首倡内陆欧亚学。

  现任主任李锦绣,副主任乌云高娃、李花子。

  目前,全室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3人;博士8人、硕士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1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室内有少数民族学者5人,吸收海外留学人员2人,形成了开放创新、勤奋进取、协作共勉的专业梯队。2003年9月,中外关系史学科被列入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以古代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史作为主攻方向。本室在回鹘西迁以前的欧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为我国研究中亚史和古代内陆欧亚史的重要基地之一。

  主要科研成果有《抗戈集》《孙毓棠学术论文集》《西域史地文物丛考》《西域通史》《嚈哒史研究》《塞种史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古族新考》《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中国西班牙关系史》(2003年荣获由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签署的西班牙“天主教伊莎贝尔女王十字勋章”奖)、《靺鞨、渤海与周边国家、部族关系史研究》《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交涉为中心》《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元朝与高丽关系研究》《明四夷馆鞑靼馆及〈华夷译语〉鞑靼“来文”研究》《尼丘•雅•比林及其汉学研究》《古代内陆欧亚史纲》《〈通典〉西域文献要注》《德都蒙古历史与文化》《青海卫拉特法典》《金元散官制度研究》《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前期西域绿洲农业研究》《辽代女真族群与社会研究》《土默特蒙古金氏家族契约文书整理新编》等。室内成员用英、日、韩、蒙文在国内外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多篇,如A Study of Sakā History,《朝清国境问题研究》《韩中国境史研究》(获得了韩国学术院2012年历史类优秀学术图书奖)、ОЙРАД БА ДЭЭД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等。

  本室主编了我国第一个明确以“内陆欧亚”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刊物——《欧亚学刊》,并扩展为英文版(Eurasian Studies)和国际版;创建了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译介国际欧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经典论著的刊物――《欧亚译丛》。策划和主持丛书主要有“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欧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欧亚历史文化名著译丛”“欧亚文明大行走丛书”“西域文明探秘”等,还参加了《中亚文明史》的翻译审定。目前,主编“欧亚备要”“丝瓷之路博览”“汉译丝瓷之路历史文化”“Monograph Series on Eurasi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丛书四种,与期刊相配套。

  目前全室人员都进入了创新工程,项目包括“7世纪以降丝瓷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多语文本视野下的蒙元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有“长白山实地踏查与清代中朝边界史研究”“唐与外部世界管窥”“‘丝绸之路’与女真政治文明”“高丽国王朝、世子入质及元丽文化交流研究”等。

  本室秉承“开门办研究室,开门发展学科”的方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加强、促进同国内外同行的合作、联系和交流。室内学者积极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访问,与日本、韩国、波兰、罗马尼亚、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室举办了“地中海与中国”学术讲座和“欧亚学研究”系列讲座数十讲;合作举办了三次古代内陆欧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及“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历史上的中国新疆与中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中亚民族文化对话:问题整合与民族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内陆欧亚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德都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等。还建立了欧亚学切磋讨论的学术平台——“欧亚学研究”网站(www.eurasianhistory.com)。

  本室为我国古代中亚史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长足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目前,本室完成构建中国内陆欧亚学的任务,学科建设主要体现在完善中国内陆欧亚学建设、加强欧亚学研究走出去步伐、加强“一带一路”研究三个方面,进入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的内陆欧亚学和全方位开展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