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综合呈现>>文献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宋)欧阳修《诗本义》|《儒藏·经部·诗经类》第三种

发布日期:2020-08-13 原文刊于:儒藏公号

 

《诗本义》,又名《毛诗本义》,其卷次有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之不同。如吴充所撰《行状》,韩琦所撰《墓志铭》,欧阳修之子欧阳发所撰《先公事迹》,以及《宋神宗实录》《神宗旧史》等,皆题“《诗本义》十四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欧阳《诗本义》十五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诗本义》十六卷,《图谱》附”。脱脱《宋史·艺文志》亦作“欧阳修《诗本义》十六卷,又《补注毛诗谱》一卷”。所谓十四卷者,当不包括《诗解》八篇并《序》及《郑谱补亡》《后序》《诗图总序》。十五卷者,当不含《郑谱补亡》《后序》及《诗图总序》。据历来学者所考,《诗本义》当以十四卷为是。因为第十五卷《诗解》八篇并《序》与前十四卷或内容重复,或立论矛盾,又见于欧公外集卷十,可能为欧阳修早年所作、晚年删弃不用之稿;而第十六卷为是书附录,又能独立成卷,可另视为一书。

 

是书不全载经文,惟择其有可发明者,先为论以辨毛、郑之失,而后断以己意。其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前十二卷摭篇为论,为本义。其体例是先以“论曰”开始,主论毛、郑之失;再以“本义曰”殿后,尽疏诗篇之意。十三至十五卷为说《诗》总论,包括《一义解》《取舍义》《时世论》《本末论》《豳问》《鲁问》《序问》《统解》。主要论述了毛郑异同得失、诗篇的时世、研治《诗》的方法、《豳风·七月》的归属、《鲁颂》的内容、《诗序》的作者等问题。末卷又称附录,为《郑氏诗谱补亡》并《后序》及《诗图总序》。

 

《诗本义》解《诗》论旨,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其富有新意者,如对历来为学者所遵信之《诗序》《毛传》《郑笺》采取了大胆怀疑的态度,并勇于辨正其得失。认为疏毛、郑于《诗》,其学固称渊博,但“考之于经而证之于序、谱,惜其不合者颇多”(《诗谱补亡后序》)。又认为《毛诗》诸序,与孟子说《诗》多合,虽可据以论《诗》,但时有疏失,亦当正之。因此自唐定《毛诗正义》以后,欧阳修可谓最早对《诗序》《传》《笺》提出批判、阐发新意的学者之一。这在“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的时代,确有开风气之功。故朱熹评论云:“旧儒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欧阳修)、原父(刘敞)、孙明复(孙复)诸公,始自出议论。”(《朱子语类》卷八〇)楼钥亦云:“由汉以至本朝千余年间,号为通经者不过经述毛、郑,莫详于孔颖达之疏,不敢以一语为忤,二家自不相侔者,皆曲为说以通之。……惟欧阳公《本义》之作,始有以开百世之惑,曾不轻议二家之短长,而能指其不然以深持诗人之意。其后王文公(王安石)、苏文定公(苏辙)、伊川程先生(程颐)各著其说,更相发明,愈益昭著,其实自欧阳氏发之。”(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四引)所论当为公允。另外,欧阳修又倡诗有本末论,说诗重视人情常理等,这些对有宋一代的《诗》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宋本刊刻者张爟开禧三年(一二〇七)《跋》云:“锓版于永康之守居,庶传之者不失其真。”是《诗本义》刊于宋开禧三年。历后,明有崇祯陈龙光、苏进、程国祥刻本,蓝格钞本;清有《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十四年钧源欧阳氏刻本等。民国年间,张元济又据上海涵芬楼景印吴县滂喜斋藏宋刊本影印入《四部丛刊三编》。此本乃“世间孤本”,为完整保留宋刊原貌的惟一版本。(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