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科教融合>>文献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儒藏》“精華編”《漢上易傳》校點説明

发布日期:2021-11-23 原文刊于:北大儒藏公号
梁韋弦

朱震(一○七二——一一三八),字子發,荆湖路荆門軍(今湖北荆門縣)人。宋徽宗政和間進士,曾任州縣官。靖康元年被召爲太學《春秋》博士。紹興四年(一一三四),因中書舍人侍讀胡安國和參知政事趙鼎的薦舉,召爲祠部員外郎兼川陝荆襄都府詳議官。此後先後任秘書少監兼侍講、起居郎、中書舍人兼翊善、給事中、翰林學士、朝散郎、左朝請郎等等無實權的官職,而以學術知名,同僚於祭文中稱其「位高職卑」。紹興六年,朝中發生左司諫陳公輔上疏攻擊程頤的事件。時朱震「在經筵,不作争辯,論者非之」,紹興七年朱震請求辭官未准。胡安國評論此事説:「子發求去,未免晚矣。當陳公輔之説才上,若據理力争,則進退之義明。今一言不發,默然而去,平生讀《易》何爲也?」對於標榜推崇程子易學且爲當時名儒的朱震來説,這種批評可以説是很嚴厲了。 

  

 

就學術而言,朱震是宋代象數易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紹興六年,朱震將所著《周易集傳》和《周易圖》、《周易叢説》並《進周易表》進獻於宋高宗。朱氏自稱,三書起政和丙申,終紹興甲寅,凡十八年而成。三種書中,《周易集傳》乃詳細解説《周易》經傳之作,文字最多,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應為朱氏耗費心力最多的代表作。傳世的《周易集傳》,後人稱《漢上易傳》。《進周易表》「聖旨令臣進所撰《周易集傳》等書」表明,此書本名《周易集傳》。四庫提要云:「是書題曰漢上,蓋因所居以爲名。」據《進周易表》,作是書的主要宗旨,是爲了矯治王弼易學盡去漢人象數舊説,雜以老莊之言所造成的「專尚文辭」的治易學風。朱氏稱是書「以(程頤)《易傳》爲宗,和會雍、載之論,上採漢、魏、吴、晉、元魏,下逮有唐及今,包括異同,補苴罅漏」。就該書解易的内容看,「以《易傳》爲宗」並非虚言。解説《周易》經傳必證以程氏《易傳》之言,所言義理皆以程頤易説爲歸依。不過,就朱氏易學之所長,或者説該書的特點而言,則在於廣采漢以來如孟喜、京房、揚雄、荀爽、虞翻等諸家象數之説。解易每卦每爻,務必窮究其象之所由來。《漢上易傳》實偏詳於象數,學風與程、張迥然不同。為了闡明卦象,朱氏對漢易之動爻、卦變、互體、五行、納甲、飛伏、卦氣等象數方法,廣泛運用並有較詳解説,從而成爲宋代象數易學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録,朱氏的《漢上易傳》,有題爲《漢上周易集傳》的宋刻本。原書爲十一卷,存九卷(三至十一)。另有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漢上易傳》十一卷。這次校點所用底本爲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十月版《四部叢刊續編》本,原書爲八册。據該書前所記和張元濟跋,該本即由《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稱之宋刻《漢上周易集傳》九卷補以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而成。所用校本爲《中華再造善本》影印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簡稱「汲古閣本」)、康熙《通志堂經解》本中納蘭成德校訂的《漢上易傳》(簡稱「通志堂本」)和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這三種本子的《漢上易傳》正文均為十一卷。底本正文前有《周易集傳序》,正文後有「漢上先生履歷」,末附張元濟跋。四庫本和通志堂本皆後附《卦圖》(或稱《周易圖》)和《叢説》(或稱《周易叢説》)。四庫本於正文之前首列《漢上易傳原序》,次列《漢上易傳表》。通志堂本首列康熙丙辰(一六七六)納蘭成德所撰《朱氏漢上易傳並易圖叢説序》,次列《周易集傳序》,次列《進周易表》。《四部叢刊續編》本和通志堂本所稱《周易集傳序》即四庫本所稱《漢上易傳原序》。四庫本所稱《漢上易傳表》即通志堂本所稱《進周易表》。此次校點,保留底本的内容和編次。《進周易表》與《漢上易傳》一書關係密切,故據通志堂本增入,列於《周易集傳序》之後。朱震於《進周易表》中將《周易集傳》與《周易圖》和《周易叢説》並稱,可見三者内容是各自相對獨立的。據張元濟跋,《周易集傳》與《周易圖》和《周易叢説》合刊,是南宋舊制。《周易集傳》本首尾完具,獨立成書,所以此次校點不再附列《卦圖》和《叢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