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综合呈现>>文献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儒藏》“精華編”​《周易注》校點説明

发布日期:2021-11-23 原文刊于:北大儒藏公号
陳紹燕、王同印

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字輔嗣,三國魏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縣西北)人,是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其易學著作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 

 

 

魏晉玄學發生於魏正始年間(二四〇—二四九)。當時,一批門閥士族執政者和知識分子,以極大的興趣反復討論關於有無、本末、體用等理論問題,他們以《老子》、《莊子》、《周易》(又稱「三玄」)作爲基本的思想資料,通過詮釋《老子》、《莊子》、《周易》來闡發自己的觀點。他們崇尚虚無,出言玄妙,因而人們稱這種討論爲「玄談」。王弼的《周易注》是玄學的代表作之一。他反對漢儒以象解《易》,提倡以義理解《易》,故就易學自身的發展來説,王弼是義理派的奠基人。但他在《周易注》中却滲入了老莊的觀黔。比如以老子的「無」解釋「太極」和「大衍之數」中的「一」,用老子的以無爲本、以静爲本解説《復·彖》,以自然無爲解説《臨》九五和《損·彖》;以莊子「得意忘言」解説《周易》,認爲:「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

 

王弼未注《繫辭》等易傳,晉韓康伯(三三二—三八〇)依王弼義補注《繫辭》等傳。

 

王弼和韓康伯的注解成爲玄學派解《易》的代表。唐代編《五經正義》,王、韓兩家注被《周易正義》確立爲標準解釋,成爲官方頒佈的經注定本之一和科舉取士的教科書。唐宋以來,士人學子大都受其薰陶,故其影響深遠,流傳下來的版本衆多,有單注本、注疏合刻本等。

 

此次校點以《四部叢刊》影印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藏宋刊十卷本《周易注》爲底本,主要以阮元《十三經注疏》本《周易兼義》(簡稱「阮刻本」)和嚴靈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影宋《周易注》附音義本 (簡稱「無求備齋本」)爲校本。傅增湘撰《藏園群書經眼録》一書説底本爲「宋撫州公使庫刊遞修本,十行十六字,注雙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雙闌。版心上記大小字數,下記刊工姓名。上魚尾下有壬戌刊、壬申重刊、癸丑重刊各字。卷一、十六葉有『開禧乙丑换』五字」。《四部叢刊書録》據「開禧乙丑换」知爲「(宋)寧宗時所補,由此推之,記壬戌者爲嘉泰二年(一二〇二),記壬申者爲嘉定五年(一二一二),俱寧宗年號」。底本精確年代雖難以認定,但爲宋刻本無疑。原刻字精良,舛誤極少。底本未附陸徳明《釋文》,較他本更爲簡潔,是一個好的版本。故《書録》稱:「周易單注本絶少宋槧 ,此誠經部之甲觀矣。」底本包括王弼《周易注》六卷,韓康伯的《繫辭》等傳注三卷,唐邢璹注王弼《周易略例》一卷。 

 

阮元的《校勘記》(簡稱「阮校」)是一份重要的學術成果,本次校勘中多有稱引。在標點過程中,於高亨先生的《周易大傳今注》,樓宇烈先生的《王弼集校釋》以及李學勤先生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標點横排本《十三經注疏》之《周易正義》,也多有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