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图书馆简介

发布日期:2019-01-18 原文刊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是一个以收藏中国古代史文献资料为主的专业图书馆,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张云飞、李学勤、曹贵林、武新立、王玉欣、罗仲辉、袁立泽先后担任馆长;现任馆长潘素龙,副馆长范猛,室秘书杨巍巍。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6人。

  作为科研辅助部门,图书馆工作始终坚持为科研服务原则。除为我院和本所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服务保障外,本馆每年还接待数以百计的国内外交流、访问的专家、学者及进修人员,在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

  图书馆现辟有综合阅览室、善本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4个阅览室,1个出纳室,1个采编室。经过60多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藏书体系,馆藏图书已达60多万册(件),其中以线装古籍为主的特藏文献约27万册(件),普通中文图书20多万册,外文文献约5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万册。

  作为一个在史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馆,本馆文献特色十分突出。古籍珍善本、古籍丛书、古籍家谱、古籍方志以及徽州文书等方面的文献收藏都具有相当的规模。2009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馆藏线装古籍门类齐全,含括经、史、子、集、丛、志等各大部类。其中古籍馆藏珍善本3800余种,近5万册。除有宋、元、明及清初刻本外,还有各种稿本、精钞本、名家批校本、名家收藏本。馆藏古籍丛书藏量丰富,有1000余种,在专业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如宋元时期的《百川学海》、《说郛》等,明代的《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等,清代的《平津馆丛书》、《知不足斋丛书》、《粤雅堂丛书》,民国的《适园丛书》、《四明丛书》等均有收藏。

  馆藏古籍家谱1000余种,藏量相当可观。上世纪80年代,本馆与国家档案局、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编辑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收录家谱约14000种,当时本馆所藏800余种家谱即编入其中。馆藏古籍方志约2000种,占存世方志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明清时期的善本就有近200种,包括10余种较为珍贵的明刻本、170余种清乾隆以前的刻本以及少量抄本。

  徽州文书是特色馆藏中的一个重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献史上的“第五大发现”,徽州文书学术价值异常丰厚。本馆收藏一方面在数量上有14000余件(册),在公藏单位中位居前列;另一方面,种类繁多,不乏珍品,诸如《洪武四年祁门汪寄佛户贴》、《元代至正年间祁门十四都竹字号鱼鳞册》等。馆藏还有已故著名史学家侯外庐、谢国桢、熊德基、杨希枚几位先生捐赠的各类书刊30000多册,其中线装古籍近27000册。

  综合工具书阅览室是以大套文献资料丛刊和综合工具书为主,经过多年建设,在基本史料文献方面,亦形成规模优势,诸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甲骨文献集成》、《金文文献集成》、《石刻文献》、《英藏、法藏、俄藏敦煌文献》、《明清档案》等,在我院藏书中均属突出品种。不少大套文献丛刊都在百册以上,利用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接待读者千余人次。

  总之,历史所图书馆是一个藏书数量丰富,藏书特色突出的专业图书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馆藏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工作也将逐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