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所庆专栏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历史所原副所长周年昌先生讲话

发布日期:2014-07-01 原文刊于:


    周年昌先生指出,历史所大师云集、人才辈出、成果非凡,不仅在本所的教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突出,而且也对我国整个历史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同时,周先生还举了几个例子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一,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要求制定“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并设置了几个小组,历史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历史小组的十一位成员中,有四位来自社科院历史所,分别是尹达、陈垣、侯外庐和向达。此项工作,当时由中宣部直接领导。中宣部指定尹达同志起草历史方面的相关规划。尹达同志所起草的规划草案的题目是《发展历史科学——关于培养历史科学人才的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草案》上交后,经过历史小组成员小组的反复讨论、修改,最后汇成了《1956年——1957年社会科学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办公室印发。《规划纲要》中关于历史的部分,对历史学科的建设和部署做了详细的规划,涉及到了历史学科的各个方面。这些规划不仅全面,而且与当时的历史学科的现状紧密结合,因此被迅速的用于指导实践。比如当时地方志、少数民族史等研究的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规划纲要》。及相关人员的积极实践。其二,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历史所就开始编制《中国历史学科8年规划》。此项工作,由当时刚到所的梁寒冰同志主持。虽然当时条件有限,困难重重,但在历史所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还是如期完成了此项工作。期间在天津和成都召开的相关会议,都在历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成都由历史所和考古所共同组织的这次会议,对肃清“四人帮”的留毒,对拨乱反正,对改革开放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三,1965年,国家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列入了“国家计划”。周年昌先生时任“计划”之历史小组的成员兼秘书。当时经过小组成员的反复协商,以及在长沙召开的“长沙会议”的讨论,历史小组确定了十几项重点。这些项目,如今已大部分完成了,而且成果斐然。所以,正如前面的同志所说,历史所在历史学界是名副其实的火车头。其三,地方志原本是历史所的一个分部,“文化大革命”之后,1980年胡乔木同志提出地方志的工作要恢复,因此梁寒冰同志就立即行动,积极活动。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地方志成立之初,连办公室都没有,从行政、人事甚至到经费都由历史所一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