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陕西咸阳秦汉甘泉宫遗址调查获重要发现

厘清遗址范围,发现汉武帝"通天台"遗址,确定秦汉云阳县城位置
发布日期:2016-03-10 原文刊于:图书馆
转载文章

 

 

甘泉宫遗址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北部。《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因此一般认为甘泉宫遗址区域(秦有林光宫)是秦直道起点。《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涉及西汉皇帝来往甘泉宫时说“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可见西汉时期甘泉宫的兴盛与重要,非一般离宫别馆性质。上世纪80 年代姚生民、郑洪春先生及本世纪初梁云先生等曾做过甘泉宫遗址调查,史念海、辛德勇、田亚岐、王社教多位先生也从历史地理、与秦直道关系、西汉祭祀等角度做过研究,这些学者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厘清甘泉宫遗址的内涵、文化遗存性质等意义重大,但是许多基本问题仍悬而未决。为了对甘泉宫遗址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为文物管理部门制定保护规划、保护方案提供准确、详细的依据,特别是为了寻找甘泉宫遗址作为秦直道起点的考古学证据,2014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了调查工作。

甘泉宫遗址目前地表保存多处大型夯土台基、西城城墙、西城门址、西汉石熊等,历年来遗址本体及周围发现多件石柱础、石砌散水(暂名)、空心砖、瓦当(文字瓦当有甘林、卫、长生未央、长生无极、樱桃轉舍等,其他有饕餮纹半瓦当、素面半瓦当、葵纹、云气纹瓦当多种)以及圆形、五角形陶质排水管道、外粗细绳纹、内大小麻点纹筒瓦、板瓦、五铢铜钱等遗物。2006 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 年考古调查集中于甘泉宫外墙(15年的勘探否定了东城城墙)以外,目的是界定甘泉宫遗址的最远四至,为遗址的航拍、航测做准备,同时了解外墙外遗址的分布与内涵。通过调查确定了同时期遗迹12 处,包含陶窑遗迹两处、夯土墙遗迹一处、墓葬封土或建筑台基42 座。陶窑遗迹,分别发现于排子村与营房坡村,处于甘泉宫遗址西南与正南,距遗址核心区域分别为3.5 1.8 公里。根据地表采集物推测为烧制铺地砖的窑址。夯土墙遗迹,位于铁王乡小池村西沟畔,东南距甘泉宫遗址核心区域4.0 公里,南北走向,方向186°,残长260 米,宽12 米,夯层厚810 厘米,残高1.5 米。在夯土墙东约160 米的农家院墙壁上发现圆形陶质排水管道。其地表残存秦汉时期陶片较多,目前观察最早可到秦末汉初。此次调查发现最多的是圆形或者不规则土丘,数量达42 座,最高者10 米,皆位于甘泉宫遗址南部距核心区域29 公里范围内,有的夯层明显,有的不明显,依据采集陶片断定当为西汉时期。初步勘探未发现墓道,也未发现被盗扰迹象,但是上世纪90 年代在铁王村北的土丘附近发现一件西汉塑衣式陶俑,所以不排除其中有部分为西汉墓葬。甘泉宫外墙外遗址的调查,不仅明确了甘泉宫遗址的最远四至、墙外遗址分布规律,证实了遗址范围超过1000 万平米,也为探讨秦直道与甘泉宫遗址的关系、山前宫殿建筑的防洪设施等提供了有益线索,对甘泉宫遗址本身内涵的判断也有帮助。

2015 年完成了甘泉宫遗址8 平方公里范围的无人驾驶机拍摄及2 平方公里12000 地形图测量,目前完成普探面积40 万平米、重点勘探面积10 万平米。发现围绕一号、二号墩台(通天台)分布的5 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多处遗迹现象,包含夯土基址150处、柱础石177个、石砌基址6 处、踩踏面4 处、鹅卵石散水3处等。F1,位于2 号墩台南部约250 米处,长方形,方向89°,东西长约110米,南北残宽36米。

南侧发现疑似墙址与道路。根据建筑基址平面形制、分布位置,初步判断为一处坐北朝南、带围墙、等级较高的宫殿建筑。F2F3F4 位于2号墩台东侧,竖长方形,形制复杂。F2,方向2°,南北长195米,东西宽58米,发现多处柱础石。F3,方向1°,南北长158米,东西宽61米。

通过重点勘探首次明确了二号墩台为高约15 米的三层夯土台基结构。底部平面长方形,南北长74 米,东西残宽57 米,高约24米;中部近似方形,南北长40 米,东西残宽36米,高约46 米;顶部近似方形,南北长21米,东西残宽20 米,高约45 米。顶部台基中央有最长11.5 米、最短10 米、深约2.53米的近似圆形红烧硬结块范围,下部难以勘探。三层台基上共发现柱础石18 处,东侧、北侧发现曲尺形的石砌基址。顶部、周围红烧土深厚,推测二号墩台毁于大火。《汉书·武帝记》载武帝元封二年“ 起甘泉宫通天台”,根据位置、形制推测一、二号墩台为通天台遗址。

探明西城城址平面近方形,方向2°,东西残长637 米,南北宽639 米,墙体宽57 米,三面城墙上发现马面11 处。西城墙地表残高1.22 米,方向北偏西2°,南北长约639 米,东西宽6.57 米,夯土厚约12 米,发现马面5处。中部有一缺口,南北长约15 米,疑为门址。马面12 位于北城墙东段,凸出墙体,与城墙相接。平面长方形,东西长8 米,南北宽6米,残高3.6 米,西距马面11 81 米。这是首次在西城发现马面。调查中在西城内曾发现长生未央、未字、云纹残瓦当,外细绳纹、内布纹、中麻点纹板瓦、筒瓦、回字纹铺地砖残片,推测西城为西汉时期。

外围调查发现上世纪7080 年代在淳化县十里塬乡马家山、梁家庄、润镇寨子村采集陶鼎、陶釜、茧形壶、喇叭口罐、陶缶等30 余件,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出土地点皆位于小池村夯墙遗址的西北、西南、正南,直线距离不超过10 公里。可喜的是10 余件陶器戳印“云市”“云亭”文字,进一步确证秦汉云阳县城位于甘泉宫遗址附近。

甘泉宫遗址考古调查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找到东城城墙,此项工作将是近期的重点。如有可能也将尝试对已探明的西城城墙发掘验证其时代、门址、马面分布等,同时寻找甘泉宫遗址与秦直道的衔接点。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51218日第8版。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作者:肖健一 胡松梅 王谦 岳明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