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

山西万荣发现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
发布日期:2018-09-18 原文刊于:转载
图书馆

 

20178月至12,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运城市文物工作站、万荣县文物旅游局配合,对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思雅村北的北魏大型砖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墓志证实,墓主人系北魏末年汾州刺史薛怀吉,葬于孝昌二年(526)。薛怀吉墓的发掘是北朝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

该墓系当地村民在浇地灌溉时,发现田地大面积塌陷,砖砌墓室券顶暴露而发现。市县文物部门接报后,先后到现场勘察。为防止墓葬遭受进一步破坏,完整保全墓葬信息,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意见,省、市、县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确认墓葬历史上曾多次被盗,且近期塌陷,墓葬遭受严重扰乱与破坏,已不复完整。墓道、天井保存稍好,墓门及甬道被毁,墓室南壁的拱形入口被破坏,墓室内扰乱严重,随葬品大多残缺不全,淤土深约3米。

该墓葬全长50,由墓道、过洞、天井、墓门、甬道、石门、墓室及耳室等组成。墓道方向210°,墓道与墓室不在同一轴线,墓室方向222°。

中墓道位于墓室南部,长方形斜坡式,26米。发现一个天井,长方形土圹,4.2,4.4~5.2,开口较大,向下逐渐内收,与墓道之间以生土过洞相连。早期盗洞位于天井内北部,呈椭圆形,3.5米、宽2.2,破坏了墓门及甬道南端。墓门位于天井北壁下,原应砌筑了门额建筑,现仅存直墙,残高2.2,封门砖残高0.9米。

甬道长2米、宽1.6,两侧砌砖,条砖菱形铺地。甬道内已被淤土、塌陷土等填满,夹杂有大量碎砖块和各类遗物等。甬道北端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耳室,对称砌筑,1.5,进深0.48,砌砖残高约0.7米。西侧耳室地面较完整,略高于墓底,当中有一长方形砖砌坑。耳室内均散落有大量陶俑残件、碎砖块、石块等。石门位于甬道北端,与墓室内以砖券过洞相连,过洞长1.5米、宽1.6米。现仅存地面埋设的石门槛及两侧砌砖,券顶不存,石门板被砸碎残缺不全。石门槛两端正好嵌入墓壁凹槽内,通长1.87米。

墓室土圹平面呈不规则方形,直壁,东壁长7.4米、西壁长7.2米、北壁宽7.5,南壁呈弧形,6.8,弧形的顶点即石门上方。发掘前,土圹南部填土已塌陷,砖顶南壁已暴露,塌陷处可能也是盗洞。土圹壁面经人工精心修整,保存有非常清晰的工具使用痕迹。砖室平面呈方形,边长5.2米、通高5.8米。墓底条砖菱形满铺,墙壁用两层砖砌筑,壁面规整,室内直墙高2.52(东壁)。四角砖砌基座、立柱,东北角基座高0.23米、立柱高2.29米。墓顶为圆角方形穹窿顶。南壁入口上方因破坏形成缺口,缺口顶距墓底约5.2米。砖室东壁开砖券耳室,出墓壁进深1.86米、宽1.4米、内高1.5米。室内留置生土台作底,台面距墓底0.37米。券顶结构与砖室类似。

墓室内各类遗物、葬具、人骨等四处散布,均失去原位。北壁、西壁各有一个从内向外撬开的盗坑;地面铺砖多被扒起,正中有一盗挖坑。出土人骨尚需做进一步鉴定,确认数量及部位。结合墓室内残存有铁钉、木材痕迹等判断,墓主人可能使用了木棺;石椁由底板、两侧梆板、前后挡板及盖板组成,均被砸碎破坏,残缺不全,其中底板通长2.26、宽0.8~0.96,盖板通长2.45,梆板高度不低于0.4米。石椁原置于墓室北壁正中,南北向放置。

经初步统计,共出土陶质、瓷质、铁质、铜质、石质等各类遗物共计380(),其中陶质遗物主要是各式陶俑,完整者不足10,余有马、羊、鸡等陶动物形象及陶碗、陶罐、陶盆等残片;瓷质遗物有瓷碗底、执壶残片等;铁质遗物主要是棺钉,铜质文物有铜簪、铜扣、残铜环、五铢钱等,均锈蚀严重;石质文物主要是墓志一合、石椁一副。另外还出土玛瑙、玻璃质地的珠子数颗等。

薛怀吉墓志是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墓志志底出于甬道南端,边长85厘米、厚15厘米。志文阴刻在青石方格内,每字一格,26,满行26,正书,共计660余字。志文主要记述了墓主人生平事迹和为官经历,薛怀吉曾先后受封北魏镇远将军、恒农太守、益州刺史、梁州刺史、汾州刺史等,北魏正光四年(523)殁于汾州刺史任上,死后诏赠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孝昌二年归葬故里。

薛怀吉墓形制规模较大,出土文物内涵丰富,为北魏历史文化及考古研究都提供了重要材料。

该墓具有明确纪年,为北朝隋唐时期墓葬断代提供了又一准确的年代标尺。同时,该墓也是山西南部地区(太原以南)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北魏墓葬,时代早、规模大,为北魏隋唐墓葬制度、随葬品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墓主人薛怀吉正史立传,附于《魏书·薛安都传》。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与薛怀吉父亲薛真度系从祖兄弟关系,三人均系薛氏家族在北魏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南北朝正史多存传记。唐初名将薛仁贵(614-683)系薛安都六世孙;1995年万荣皇甫村唐墓主人薛儆,其先祖与薛安都同出一脉。薛怀吉墓的发掘及墓志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正史记载,补充了相关历史信息,对南北朝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墓主人殁于北魏末年,葬地处于后来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势力交错地带。该墓葬随葬的大量陶俑,种类有仪式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造型各异、神态生动、线条流畅,兼有北朝时期的两种陶俑式样,分别代表了北魏的两个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与洛阳的不同风格。出土的墓志边缘、石棺梆板、挡板等部位线刻畏兽、花卉图案等。这些发现,对推进北朝时期艺术及信仰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薛怀吉墓志石刻保存完好,笔法刚劲有力,书写工整传神,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北魏优秀书法作品。

万荣薛氏作为中国中古时期河东四大家族之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与上层社会,宋元明清以来仍有重要影响,延至今天,薛氏仍是万荣地区的重要姓氏,子孙繁衍,名人辈出。目前发现的北魏薛氏墓志已有四块,其中包括薛怀吉父亲薛真度的夫人孙氏墓志、薛怀吉弟弟薛怀俊墓志等,此次发现的薛怀吉墓志系第五块。在万荣地区,应当还有不少薛氏族人的墓葬遗存。此次发掘,也为发展薛氏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

 

原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18713日第8

    者: 马昇、武俊华、钟龙刚、王权

作者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万荣县文物旅游局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