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学术研究>>古代思想史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吴兆丰:明末李腾芳《宦寺考》编刊时间考

发布日期:2020-10-30 原文刊于:

明末掀起撰作以宦官传记与史事为内容的规劝、鉴戒宦官类专书的热潮。这些著作即包括李腾芳的《宦寺考》。然由于明清以来目录书对该书稀有著录, 加之藏本甚罕, 故其内容概貌乃至编刊时间均不为学界所知。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宦寺考》, 概略其内容, 考订其编纂及刊刻时间, 指出该书于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左右梓行, 而非刊于天启年间。

明末掀起撰作以宦官传记与史事为内容的规劝、鉴戒宦官类专书的热潮。这些著作包括万历初年王畿的《中鉴录》, 万历中期徐学聚的《历朝珰鉴》、张世则的《貂珰史鉴》, 明末胡良臣的《内臣昭鉴录》及不知作者的《中贵芳摹》等。李腾芳的《宦寺考》也是同类性质之作, 明末著名复社成员方以智便指出王畿作《中鉴录》, 非以备中官之鉴, 以备人主之鉴也, 李腾芳亦编为《志》 (1) 但由于明清以来目录书对该书稀有著录, 加之藏本甚罕, 故其内容概貌乃至编刊时间, 均不为学界所知。本文以所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宦寺考》, 简介其卷次内容, 并考订其编刊时间, 以为是书之进一步研究提供助益。

一李腾芳生平

李腾芳 (1570—1630) , 字子实, 号湘洲, 湖南湘潭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选庶吉士, 二十二年授翰林院检讨, 屡迁至左谕德, 寻贬太常博士, 历太常少卿。光宗即位, 擢为少詹事。天启间迁礼部右侍郎, 升吏部左侍郎。崇祯初, 历官至礼部尚书, 卒于官。 (2)

李腾芳讲求博通经济之学。清修《明史》谓他好学, 负才名 (3) 明人谢墦为其所作传记称他博涉精研”, 平生尤以经济节操著 (4) 时人称他独留心经济, 以救时宰相自负 (5) 李腾芳拜明习典故, 学有根底, 数陈谠论的冯琦 (1558—1603) 为师。 (6) 冯琦, 山东临朐人, 万历五年进士, 是著名的《经济类编》的作者。 (7) 可见李氏经济节操之所自。

李腾芳又是古文高手, 陶汝鼐 (1601—1683) 称他其为古今文, 海内奉为法物 (8) 交游上, 李腾芳与江苏昆山人顾天峻 (1561—?) 、湖北公安派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及浙江绍兴人陶望龄 (1562—1609) 过从甚密。政治上, 李腾芳同情东林人士, 天启年间, 因他刚方严正”, 乃至被视为东林弁冕 (9) 思想上, 李腾芳私淑王阳明 (1472—1529) 之学, 并推崇李贽 (1527—1602) 的学行。 (10) 李腾芳选刻《阳明先生集抄》, 他在书序中反复申说、发明致良知之旨, 指出凡夫盗贼禽兽, 亦同此心, 亦同此知。其有凡有圣, 有知有不知, 有善有不善, 以至于起灭动静者, 皆意也 (11)

虽以节操显世, 但李腾芳并非是个只求节义而不求权宜实效之人。他认为在万历年间君臣悬隔乃至对立的政治环境中, 人臣进言要平心公论, 不可死谏力攻。 (1) 对待宦官, 他也不主张与之决裂, 而应有所分别而裁之 (2) 质言之, “格君心之非与制约宦官, 要讲究策略及须有长远之打算。李氏撰作《宦寺考》即有以上双重用意。

二《宦寺考》编刊时间

《宦寺考》, 八卷,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每半页九行, 行二十字, 单黑鱼尾, 四周单栏。书前有吴道行《刻宦寺考序》 (此序全文另见附录) , 书末无跋尾。书中缝下方题南宫韩一元刊字样, 每卷卷首前两行中下方分别题湘潭李腾芳长卿甫辑”“弟骈芳、驾芳同校。扉页有清末广东顺德人李文田 (1834—1895) 所撰提要一份:

《宦寺考》, 八卷, 明李腾芳编。腾芳, 字子实, 又字湘洲, 《明史》无传。据《盗柄东林伙》, 知其官谕德, 天启中, 降理问, 历侍郎, 为民。据此书知为胡广湘潭人, 又字长卿也。书之编刻, 均应在天启中, 故以忤奄削籍。乾隆中, 四库馆未见此书, 故《提要》不著录, 足见其难得也。重治既成, 爰立卷端云。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顺德李文田记。 (3)

因吴道行序末未署年代时间, 故李文田据李腾芳在天启年间之境遇, 误断《宦寺考》之编刻均应在天启中”, 乃至谓李腾芳以此忤奄削籍。北京大学图书馆因袭此误, 谓此书系明天启间渤海吴氏刊本。然而, 万历三十五年徐图纂成的《行人司重刻书目·典部一·典故类》载有《宦寺考》一书, 据此可知《宦寺考》之撰刻在万历三十五年之前无疑。 (4) 换言之, 《宦寺考》一书并非李腾芳晚年之作。

虽然吴道行《刻宦寺考序》未署具体时间, 但从其署名前所列籍里、官阶等信息可以推知此序时限。明代进士中有两位吴道行。一位是南直隶宜兴人,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另一位则是山东滨州人, 万历五年进士。 (5) 《刻宦寺考序》的作者吴道行应是后者, 因为序末署名前自称渤海侍生 (6) 据《长沙府岳麓志》, 万历五年进士吴道行, 号虚庵, 任长沙知府九年, 培养人才, 鼎新书院, “士贤而贫者捐俸周之, 士民立祠志去思, 又塑像于岳麓六君子堂 (7)

吴氏《刻宦寺考序》末署职为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三关备兵井陉。据《明神宗实录》,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 吴道行由长沙知府升任山西布政使司参政;万历二十六年六月, 调任河南按察使。 (8) 由此可知, 吴道行《刻宦寺考序》作于万历二十二年十月至二十六年六月间。又, 吴道行《刻宦寺考序》开篇称李腾芳持节韩藩。据《明神宗实录》载, 万历二十三年四月, 礼部疏请遣派使臣册封各地藩王子孙爵位, 包括册封韩王朱朗锜庶第二子为汶阳王。此次朝廷共遣正、副册使二十人, 既有侯爵显贵, 又有翰林史臣, 还有光禄寺和行人司官员。 (1) 虽然《明神宗实录》未详列二十人姓名, 但此次册使之臣应有李腾芳, 如此方与吴道行序中称李氏持节韩藩之事相应。因此, 吴道行为《宦寺考》作序时间应在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间, 《宦寺考》之刊行也在此时段之内。

吴道行不仅为《宦寺考》作序, 也是是书刊梓者。吴氏在序中称余守长沙, 与长卿 (李腾芳) 甚习, 故不辞剞劘之役, 而为之赞引其端”, 于此可证。至于李腾芳开始编纂《宦寺考》时间, 当在他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之后读书庶常馆或任官翰林检讨的二三年时间内。

明中叶以后, 朝野重视设在禁中的宦官学校——内书堂教化宦官之功能(2) 尤其是负责教习任务的翰林词臣, 更以宦官史事, 施教内书堂, 以期使之去恶向善。 (3) 现在尚不清楚的是,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 李腾芳以翰林院检讨身份被命教习内书堂(4) 他有没有以其所编之《宦寺考》中宦官史事施教内书堂。

三《宦寺考》内容与用意

傅增湘 (1872—1949) 《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宦寺考》时称, 此书辑录历代宦官事迹, 自春秋列国寺人貂起, 至元代李邦宁、朴不花止, 大率钞自史籍, 用为劝戒。卷中有圈点, 有评语, 不脱明人习气 (5) 实际上, 《宦寺考》少见李腾芳评论(6) 所谓评语实为书头眉批, 如东汉郑众传略眉批为众亦贤者”, 孙程传略述及孙氏斥宦官张防等事之上眉批为程亦贤哉”, 唐高力士传记眉上评语为力士好处尽多等等。

《宦寺考》编纂之特点, 有如李腾芳自谓:“自周季迄宋元, 凡若干人。人缀其实, 事核其终。事小则传之于大, 传略则详之以史, 祸长则征之以他传。凡戚畹之擅, 藩镇之横, 戎虏盗贼之纵横, 胚胎于宦寺者, 靡不毕载。 (7) 总计全书, 共列春秋战国以下至元代284位宦官之史实 (见表1) , (8) 可谓明代之前宦官史事全书

1《宦寺考》卷次内容     下载原表

 

:上表中括号内的宦官之史事, 系附在前一宦官史事之下。

表面看来, 《宦寺考》是一本历代宦官传记与史实之作。但为该书撰序的吴道行明确指出, 《宦寺考》相当于一部宦官之爰书”, (1) 可见其有规劝、鉴戒宦官之用意。然考之李腾芳撰书时主要政治背景, 亦可知他也以此书劝诫神宗。李腾芳中进士前后, 因国本之争, 神宗与臣僚关系陷入僵局。与此同时, 神宗宠任宦官以对抗外廷, 令宦官乱政之机会倍增。《宦寺考》备载古今成败, 得失之数”, 自然有警戒神宗慎用宦官之意。吴道行序文称汉武校猎, [扬雄]乃赋长杨;成帝好内, [刘向]爰传烈女”, (2) 明白地指出李腾芳撰作《宦寺考》, 其意在于警戒君王。

总之, 李腾芳约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编纂并完成《宦寺考》, 约在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间由吴道行主持刊行于世。李腾芳编纂《宦寺考》, 详载列代宦官传记与成败史事, 既有以此鉴戒宦官之用, 又有对万历帝任用宦官予以警戒之意。

:刻宦寺考序

李太史长卿, 持节韩藩, 道出井陉口, 过余, 抵掌浃日, 不能傲之, 以其所不知。长卿出一编示余, :“此年来所诠次《宦寺考》也, 自周季迄宋元, 凡若干人。人缀其实, 事核其终。事小则传之于大, 传略则详之以史, 祸长则征之以他传。凡戚畹之擅, 藩镇之横, 戎虏盗贼之纵横, 胚胎于宦寺者, 靡不毕载。余初读之, 扼腕太息。再读之, 蹈瑕披根, 可一一狱究而具爰书也。

嗟夫!古今成败, 得失之数, 岂不了然若指掌哉?世治, 宫府合而出于一;世乱, 宫府分而出于二。散群非分, 门户抵角者为分。朋亡为合, 唯诺如出一口者非合。故有不分之分, 有不合之合, 有分之而召乱, 有合之而滋祸。君子与君子合, 可也, 小人与小人合, 不可也。君子与小人分, 害可言也。君子愈分, 小人愈合, 君子不胜小人, 将君子受其败, 而且移之国, 害不可言也。五侯煽虐, 善类芟夷, 则分而召乱。凤翔播迁, 劫主夺主, 相不能救, 而外求兵, 则合而滋祸。合之以不合, 如冢宰统阍寺是已。分之以不分, 如丞相、枢密监宫中是已。古制凌夷, 权珰递进, 彼诚不能比肩勃貂、管苏之流, 自逢殄戮, 曾何足惜!独其残气不刚, 柔情无极, 禁闼之密, 颦笑之微, 朝夕渐劘之久, 巧伺曲投。庸主则蛊之以所溺, 英主则挑之以所忌。内掺之急则窟于外, 外攻之深则瘿附于内。内外两不得志, 则旁出二垄断焉。世徒见其寸之足办, 柄之不甚隆, 以为此讵能为, 而不知积骄成怙, 积怙成逆, 履霜坚冰, 所由来渐矣。

天地以巇隙, 漏其阴阳, 亦以巇隙, 旋其寒暑。小人于巇隙, 乘之以开乱之始, 圣人于巇隙, 补之以收乱之终。故小人者, 天地之盗。而圣人者, 天地之使也。国家太阿在握, 政不下移, () 振、 () 瑾、曹 (吉祥) 、汪 () 之徒, 能为乱而不能为变。说者犹谓康陵之季, 势且岌岌, 不有杨文襄, 孰扑其焰?不有张文忠, 孰拔其本?则岂非规制度越前代, 列圣斡旋所致?而二公劻赞之力, 亦匪细矣!汉武校猎, 乃赋长杨;成帝好内, 爰传烈女。呜呼!长卿意深远哉!

长卿少年能以经术经世, 其画庙谟、筹疆事, 如悬河倒囊而出也。异日当必建非常之业, 与文襄、文忠相颉颃。是编也, 谓之太史公前茅可矣!遑余守长沙, 与长卿甚习, 故不辞剞劘之役, 而为之赞引其端。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三关备兵井陉渤海侍生吴道行拜撰。

注释

1 方以智:《浮山文集前编》卷四《中涓议》, 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98,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36页。

2 《明史》卷二一六《李腾芳传》,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5713-5714页。

3 《明史》卷二一六《李腾芳传》, 5713页。

4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首谢墦撰《李宫保湘洲先生家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73, 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7, 1页。下只注页码。

5 陆应阳:《广舆记》卷一五,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 343页。

6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首谢墦撰《李宫保湘洲先生家传》, 2页。

7 冯琦的生平及其经世言行的讨论, 参看解扬:《治政与事君:吕坤〈实政录〉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北京:三联书店, 2011, 284-299页。

8 陶汝鼐:《荣木堂合集·陶密庵先生文集》卷八《志传·李腾芳》, 《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5, 604页。

9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首谢墦撰《李宫保湘洲先生家传》, 2页。

10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九李湘洲集,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68, 3950页。

11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二《阳明先生集抄序》, 38-39页。

12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三《拟进讲记》, 88页。

13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一《策二》, 26页。

14 李腾芳:《宦寺考》扉页李文田撰提要”,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

15 冯惠民、李万健等编选:《明代书目题跋丛刊》上册,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 621页。

16 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849页。

17 李腾芳:《宦寺考》卷首吴道行撰《刻宦寺考序》, 原书页五下。

18 赵宁:《长沙府岳麓志》卷三,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720, 161页。

19 《明神宗实录》卷二七八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庚午条”,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5148;《明神宗实录》卷三二二万历二十六年六月庚戌条”,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5991页。

20 《明神宗实录》卷二八四万历二十三年四月丙寅条”, 5264-5265页。

21 内书堂又称内书馆或内馆、书馆、司礼监书馆、司礼监书堂、内府书堂、禁中学馆等, 是明代设在内廷供宦官读书的教育机构。内书堂一般由翰林词臣五、六人轮流担任教习, 教授小学和基本儒家经典。相关研究, 参欧阳琛:《明内府内书堂考略——兼论明司礼监和内阁共理朝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 56-61;方志远:《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 75-81;梁绍杰:《明代宦官教育机构的名称和初设时间新证》, 《史学集刊》1996年第3, 18-23页。

22 详细讨论, 参吴兆丰:有教无类”:中晚明士大夫对宦官态度的转变及其行动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2012, 114-172页。

23 《明神宗实录》卷三〇六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壬子条”, 5726页。

24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四史部二,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335页。

25 目前仅见《宦寺考》卷八朴不花传记之末, 附有李腾芳之评论, :“前世宦者之祸尝烈矣。元之初兴, 非能有鉴乎古者, 然历十余世, 考其乱亡之所由, 而初不自阉人出。何哉?盖自 () 太祖选贵臣子弟给事内廷, 凡饮食、冠服、书记, 上所常御者, 各以其职典之。而命四大功臣, 世为之长, 号四怯薛。故天子前后左右, 皆世家大臣及其子孙之生而贵者, 而宦官之擅权窃政者, 不得有为于其间。虽或有之, 然不旋踵而遂败。此其诣谋, 可谓度越前代者矣。如李邦宁者, 以亡国阉竖, 遭遇世祖, 进齿荐绅, 遂侪极品, 然其言亦有可称者焉。至于朴不花, 乃东夷之人, 始以西宫同里, 因缘柄用, 遂与权奸, 同恶相济, 迄底于诛戮, 则固有以致之也。用特著之于篇。

26 李腾芳:《宦寺考》卷首吴道行撰《刻宦寺考序》, 原书页一下。

27 所列宦官之人数, 以唐 (62) 、东汉 (59) 、宋 (59) 、北魏 (31) 、北齐 (30) 为前列。

28 李腾芳:《宦寺考》卷首吴道行撰《刻宦寺考序》, 原书页二上。

29 李腾芳:《宦寺考》卷首吴道行撰《刻宦寺考序》, 原书页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