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使得曾经做过27天皇帝的刘贺广为人知。本文仅就刘贺的家族与家庭作些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指正。
一、刘贺家族的主要成员
刘贺的祖父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他的祖母就是汉武帝特别宠爱的中山(今河北定州)美女李夫人。史载李夫人“妙丽善舞”,曾被其兄音乐家李延年称为倾国倾城的“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951页)故虽然“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95页),却依然受到武帝的宠爱,并生下刘贺的父亲昌邑王刘髆。除了官任协律都尉的李延年,李夫人还有两个兄弟和姐妹。其中长兄李广利,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贰师将军,曾两次率军攻打大宛,夺得数千匹汗血马而归,被武帝封为海西侯。但他率领七万骑攻打匈奴失败,且与同乡和亲家丞相刘屈氂谋立外甥刘髆为太子事发,最后投降匈奴被灭族。而弟弟李季则可能因为年龄尚小,没有留下做官的记录。在李夫人死后,李季亦因为“奸乱后宫,广利降匈奴”(《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上》,第3956页),和次兄李延年一起被武帝灭族——“久之,延年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李夫人卒后,其爱弛,上遂诛延年兄弟宗族。”(《汉书》卷九三《佞幸传》,第3726页)李夫人的姐妹估计也受到了牵连。
稽诸史乘,刘髆有五个异母兄弟和众多姐妹。其中长兄刘据,亦称卫太子,母亲为卫皇后,七岁时被立为太子,后因巫蛊之祸而起兵,战败自杀,被谥为“戾太子”,是刘贺的大伯父。刘据共有三子一女,“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47页)。其长子刘进,亦名“史皇孙”,乃是宣帝刘询的父亲,也是刘贺的从兄。刘髆二兄齐王刘闳,母亲为王夫人;三兄燕王刘旦、四兄广陵王刘胥,母亲为李姬;三人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四月乙巳被同日封王。刘闳在位八年,“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国绝”(《史记》卷六〇《三王世家》褚先生曰,第2115页)。刘旦因参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最终自杀,被谥为“剌王”,史称“燕王之变”(参见拙著《桑弘羊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260页)。“旦立三十八年而诛,国除。”“宣帝即位,封旦两子,庆为新昌侯,贤为安定侯,又立故太子建,是为广阳顷王。”则刘旦共有三个儿子被史书记录,他们也都是刘贺的从兄。而刘胥亦因使女须“祝诅”昭帝与宣帝被治罪,自缢而死,被谥为“厉王”。“立六十四年而诛,国除。”(以上皆见《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59、2762页)根据《史记》卷六〇《三王世家》和《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并参证《汉书》卷一五下《王子侯表下》,可知刘胥至少有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即太子刘霸、朝阳侯刘圣、平曲侯刘曾、南利侯刘宝(后因杀人被夺爵)、南利侯刘昌、少子高密王刘弘、楚王刘延寿王后“弟妇”、刘董訾和刘胡生。他(她)们也都是刘贺的从兄弟和从姐妹。刘髆还有一个六弟——刘弗陵,亦即昭帝,母亲为赵婕妤,无子。至于刘髆的异母姐妹,见诸记载的则有卫长公主(亦称当利公主)、鄂邑盖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阳石公主和夷安公主,她们都是刘贺的姑妈。
从血缘关系说,姑且不论汉武帝的兄弟姐妹和其他旁系,刘贺共有着四个伯父、一个叔父和许多姑妈,也有着众多从兄弟和从姐妹。但就政治背景而言,刘贺却可谓势单力孤。根据《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上》,“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上》,第3951页)。可证刘贺的父亲没有同胞兄弟,很可能也没有同胞姐妹。刘贺也没有同胞兄弟和异母兄弟。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即开始推行令诸侯王分封余子为列侯的推恩令政策,所谓“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想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第427页)。故如果刘贺有同胞兄弟或异母兄弟,按推恩令的规定即应当被封为列侯,或在刘贺被废后继任为王,但史书上却没有相关记录。如《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王(刘贺)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及哀王女四人各赐汤沐邑千户。”(《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5页。按:《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亦记载太后诏“赐汤沐邑二千户”,而《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则记载“予邑三千户”,“三”当为“二”之误)可见刘贺亦确为刘髆独子,而仅有四个姐妹(很可能是异母姐妹)。就刘贺的外戚而言,由于被两次灭族,刘髆的母家李氏业已荡然无存。刘贺的母亲更是连名字和传闻都没有记录,可见她并非昌邑王后,而可能是刘髆的一位王姬(《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8页:“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可证),其家庭也应该没有什么背景。所以在昭帝突然病死后,霍光才会把势单力孤的刘贺作为皇帝的理想人选,以确保自己的专权。但是刘贺却年轻气盛,也缺乏政治经验,很快便显露出夺权迹象,最终被霍光废黜,而酿成个人及其家庭的悲剧。
二、刘贺的童年、教育与体貌等
由于史载阙如,刘贺的童年时期已不可详考。而根据相关史料推算,刘贺嗣位昌邑王则当在其五岁左右。如《汉书》卷六《武帝纪》: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夏四月,立皇子髆为昌邑王”。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春正月,……昌邑王髆薨”(《汉书》卷六《武帝纪》,第205、211页)。卷七《昭帝纪》: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戊辰,“太子(昭帝)即皇帝位,谒高庙”。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汉书》卷七《昭帝纪》,第217、232页)。卷六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贺嗣。立十三年,昭帝崩。”(《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4页)按武帝后元二年为公元前87年,至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及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分别是十三年和二十一年。故根据地节四年刘贺“年二十六七”的记载,以及《诸侯王表》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王贺嗣,十二年,征为昭帝后,立二十七日,以行淫乱,废归故国”(《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第420页),刘贺袭封昌邑王的年龄即可以推算在五岁左右。从而说明刘贺在刘髆死时才不满四岁,他应当出生于昌邑(今山东巨野),且童年失祜,主要是和母亲及姐妹生活在一起。
从少年开始,刘贺即受到优良的儒学教育。汉制,诸侯王国设太傅辅王,其中一个主要职责就是要向诸侯王传授儒学。史载昌邑国郎中令龚遂、中尉王吉也多次征引《诗经》、《尚书》对刘贺予以教导和劝谏。甚至曾挑选“通经术有行义者”——郎中张安等十人“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汉书》卷八九《循吏传》,第3638页)。刘贺还肯定有许多老师,但见诸记载并有着师名和职位的,却只有传授《鲁诗》的王式。据《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记载,王式便自诉以《诗经》来日夜教诲刘贺。
王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第3610页)
更有意思的是,刘贺在听到自己被废黜帝位时,还脱口而出引用《孝经》说:“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第2646页)在海昏侯墓中亦出土了《论语》、《礼记》、《周易》等儒学经典,以及绘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和生平的器具。这些都说明刘贺确实接受过优良的儒学教育。至于他的研习程度究竟如何,能否身体力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于刘贺成年后的体貌和健康情况,史书曾留下山阳太守张敞于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九月巡视刘贺的描述——“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7页)对这段描述,以往曾很少有人关注,但随着海昏侯墓的发掘,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显而易见,张敞声称刘贺“为人青黑色”、“少须眉”、“疾痿,行步不便”,这些还好理解。因为刘贺患有风湿病和当时尚未确知的疾病,这些症状都可以说是病态。然而“小目,鼻末锐卑”却并非病态,乃是一种面相,即天然生理特征。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
首先,史载汉家皇帝一般都说其相貌堂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便多次声称刘贺的天祖(五世祖)——刘邦的相貌不凡。例如: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座。……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344、346页)
尽管这些说法都是要神化高祖,但他和子女长得不丑应该没有问题。加之几代美女的基因改良,刘邦的曾孙即武帝刘彻的相貌亦当比较英武,至少在普通人之上。如刘彻的来孙(五世孙)——成帝刘骜就是一位“善修容仪”被史家赞誉为“穆穆天子之容者”(《汉书》卷一〇《成帝纪·赞》,第330页)。按《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毛传:“穆穆,美也。”郑笺:“穆穆乎文王,有天子之容。于美乎!”([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04页)可知“穆穆天子”典出“穆穆文王”,就是称赞成帝的仪容之美。而刘彻是刘贺的祖父,他所宠爱的李夫人更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他们的儿子刘髆想必不会是个丑男,刘贺的母亲也应该有一些姿色。那么刘贺又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小眼和鼻子长得很丑的男子呢?
其次,就遗传基因来说,即使有母系基因的改良,父系相貌的主要特征通常也都会稳定地世代相传。“根据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在遗传方面,绝大多数人更像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的母亲。”(孝文:《大多数人更像父亲:父系基因表达更强烈》,新浪科技,2015.03.06,http://tech.sina.com.cn/d/f/2015-03-06/doc-iawzuney0507136.shtml)而众所周知,刘贺家族的父系相貌特征就是所谓“隆准”,即鼻梁高直。如“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342页)。“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页)但张敞的描述却说刘贺“鼻末锐卑”,这就更加令人感到费解了。因为从“鼻末”的意思来看,不管是把它说成鼻根低平(塌鼻梁或翘鼻头),还是说成鼻尖低于鼻梁(鹰钩鼻),作为高祖来孙的刘贺的鼻子都不能被视为“隆准”。故排除刘贺的“隆准”基因已被改变的特殊情况外,其合乎逻辑的解释就只能是非生理原因。要么高祖、世祖的“隆准”异相完全是对两汉开国皇帝的神化(晋文、赵怡冰:《“重瞳”记载的起源、内涵与转变——从项羽“重瞳”说起》,《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2期),实际上刘氏家族的眼睛很小,鼻梁不高,多相貌平平;要么为了贬低和丑化刘贺,张敞对刘贺的相貌作了歪曲事实的描述(张敞的这种做法实际是巧妙地帮助刘贺);二者必居其一。
三、刘贺家庭的主要成员及后人
关于刘贺自己的家庭,史书记载亦比较清楚。尽管其条件优越,刘贺在十几岁时就应该有了性伴侣,但他继嗣昌邑王期间却显然没有正式娶妻。《汉书》卷八《宣帝纪》载:“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巳,光奏王贺淫乱,请废。”(《汉书》卷八《宣帝纪》,第238页)按元平元年为公元前74年,至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前后共九个年头,由此可知是年刘贺乃十七八岁。从汉代贵族的婚姻情况看,刘贺在继嗣昭帝前是有可能娶妻的(参见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1页)。如戾太子十六岁纳史良娣,昭帝八岁立上官皇后。前揭王吉亦上疏宣帝批评说:“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第3064页)但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刘贺曾立过王后的记录,而且张敞巡视昌邑,“阅(刘贺)妻子奴婢”,一再提到“故王”如何,却没有提到“故王后”如何如何。张敞还笼统说明,刘贺“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8页)。可见此前刘贺也确实没有立后,更不用说在被废之后再为自己举办婚礼了。刘贺是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三月被宣帝封为海昏侯的。“三月,诏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汉书》卷八《宣帝纪》,第257页)而在此之前,刘贺就是一个被长期软禁的戴罪之臣。既然他在地节四年之前没有娶妻,那么同样,在地节四年到元康三年期间他也不可能娶妻。刘贺的正式娶妻,或者确立嫡夫人,应该是在元康三年被封为海昏侯之后。根据海昏侯墓出土木牍,如“海昏侯夫人妾待昧死”(参见图一、图二,分别引自于中国江西网、@央视新闻),可知被朝廷认可的海昏侯夫人名“待”。但牍中并没有留下她的姓氏,希望最近发掘的海昏侯夫人墓能揭开其谜底。
刘贺的姬妾至少有十六人,在史书留下姓名的却仅有严罗紨一人——“臣敞阅至子女持辔,故王跪曰:‘持辔母,严长孙女也。’臣敞故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前为故王妻。”(《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68页)按严延年(长孙)《汉书》无传。《汉书》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记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有“执金吾延年”(《汉书》卷一九下《百官公卿表下》,第803页),坊间多以酷吏严延年(次卿)指称执金吾严延年(长孙),非是。严长孙在宣帝即位七年后还能被任命为执金吾,可见此人并没有被视为昌邑死党,也说明严罗紨并非昌邑王后。截止到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刘贺共有子女二十二人。到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在七年的时间里,他的众多妻妾应该还有子女出生。刘贺的子女实际很可能有三十人左右,至少要超过二十二人。但这些子女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却仅有三子一女,即儿子刘充国、刘奉亲、刘代宗和女儿刘持辔。如《汉书》卷八《武五子传》:“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第2770页)其中刘代宗在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被绍封为海昏侯。有趣的是,充国、奉亲和代宗的命名均表达了继承人的意思,这些名字应该都是被确定为嗣子后由朝廷重新命名的。由此亦可推论:汉代王侯的有些继承人很可能存在被朝廷重新赐名的惯例。另据《汉书》卷一五下《王子侯表下》:“初元三年,厘侯代宗以贺子绍封。”(子栏)“原侯保世嗣。”(孙栏)“侯会邑嗣,免,建武后封。”(曾孙栏)(《汉书》卷一五下《王子侯表下》,第493页)可知刘代宗死后被谥为海昏厘侯,他的儿子刘保世继承爵位;刘保世死后被谥为海昏原侯,他的儿子刘会邑继承爵位;刘会邑在王莽摄政时期被废除爵位,至东汉建立后又重新被封为海昏侯。换句话说,一直到班固撰写《元帝纪》和《王子侯表》,海昏侯的嫡系都一直延续。至于海昏侯的旁系,则由于史载阙如,而只能寄希望于今后的考古发现了。
总之,刘贺家族的直系出自汉武帝,其有名可考者,最早可追溯到天祖刘邦,最晚可下延到曾孙刘会邑。可以毫不夸张说,在南昌乃至江西地区,刘贺都应该有很多后人。
兹根据上文将刘贺家族的世系列表如下(附表):
说明:除了刘髆的五个兄弟,史载武帝有十三个兄弟,景帝有三个兄弟,文帝有七个兄弟,高祖有三个兄弟,这些宗亲及其后人都是刘贺的旁系和远房亲属。
本文原载《常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图片和注释省略,引用请核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