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专门史>>社会史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

发布日期:2019-04-10 原文刊于:《东亚文化间的比赛——朝鲜赴日通信史文献的意义》
葛兆光


从15世纪到19世纪,唯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文献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当然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长期以来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研究论著很多。可遗憾的是,这些文献资料在中国学界并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在我们开始整理这批文献的时候,我在网络上反复查询,发现中国大陆学界提及这些通信使文献的论著寥寥无几,而且大都是泛泛而论,或者只是浮光掠影,和日本、韩国庞大而且深入的研究相比,水准相差太大。这让我想到,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做一个解释: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撰写这些文献的人是朝鲜的通信使,朝鲜的通信使去访问的国家是日本,他们在日本记录的是朝鲜和日本的往来交涉,往来中谈及的也主要是朝鲜或日本的历史人物,那么,这些记载如何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相关?古人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说的是原本不相干,却无端乱关心。中国学界去关注这些文献是否也算“咸吃萝卜淡操心”?

在日本与韩国学界,这些朝鲜与日本之间外交使节的记录,长期以来只是被作为日朝文化交流史、日朝政治外交史或日朝经济贸易史方面的资料。从中村荣孝(1902—1984)、三宅英利(1925—)、姜在彦(1926—2014)以下,日韩两国学者有过很多研究,但大体不出这几个领域。因此,在日本学界和韩国学界,确实有人会觉得这些资料似乎与中国关系不大。

那么,在中国研究、整理和出版这些文献做什么呢?朝鲜通信使汉文文献的选编过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一些意味深长的地方。自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越南、韩国合作,整理出版了越南、韩国两种燕行文献之后,我们一直在探讨,有没有可能与韩国或日本学校或研究所,继续合作出版通信使文献,但始终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这使得我们无法像前两种文献一样,拿到最好的版本直接影印,只好根据现在能够得到的版本进行标点排印。

不过,恰恰是因为标点排印,参加标点的各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可以深入细致地阅读这些文献,并按照要求写出详细的内容提要。而收在这本文集中的各篇论文,大多就是他们标点之后写的内容提要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些提要或论文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各种通信使文献的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学者对于朝鲜通信使文献的理解和解说。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文献记载的虽然只是朝鲜与日本之间的记录,但它们一方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因为在日朝之间的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不仅看到日本与朝鲜之间的交往,也可以看到明清中国在东亚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现在,《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已经出版,我们也围绕着这个主题,召开了第二次“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讨论会,收录在这里的就是这次会议的若干论文。我希望通过这一文献和论集的出版,推动我们的同仁讨论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如何拓宽史料边界?因为只有新史料,才会带来新问题和新领域,通信使文献可以作为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新资料吗?

第二,在东亚的文化史研究中有很多重要话题,中国学者是否也应当参与,并且积极与日本、韩国学者进行对话?

第三,即使是关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是否也可以放在东亚甚至更大的背景中去重新审视,这样是否可以发现很多新的内容?

(本文选自《东亚文化间的比赛——朝鲜赴日通信史文献的意义·序》)


《东亚文化间的比赛——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的意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编
16开  平装
9787101133066
9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16位分别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专家学者,以通信使文献为中心,对东亚三国的历史关系作出的全新阐发。其中既有对通信使文献的文本细读,又有在此基础上对通信使行意义的深入解析;既有传统的东亚三国政治史研究,又不乏物质文化交流史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朝鲜王朝时代,朝鲜向日本派遣了多达数十次的通信使团,这些使团除了身负政治和外交的使命外,还以中国文化为媒介,与日本进行文化上的角逐,通过这种“文化间的比赛”,来赢得自我的尊严,也赢得对手的尊重。在朝日之间的这种交流中,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既能够看到日本与朝鲜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也能够看到中国的文化存在。

本书所收录的中日韩三国学者的文章,紧密围绕通信使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文献中所反映出的15—19世纪东亚的中、日、朝三国,在政治和文化上密切且复杂的关系。

目  录


[日]关周一:中世派往日本的朝鲜通信使

[韩]韩文钟:朝鲜时代的对日使行和对马岛

段志强:看见现代国家——1876年朝鲜修信使的日本之行

朱莉丽:围绕“己亥东征”的朝日交涉及其背后的明朝因素

黄修志:事大与交邻——丁酉再乱期间中朝围绕《海东诸国纪》展开的书籍外交

张佳:朝鲜通信使礼仪交涉发微——以崇祯丙子、癸未使行为中心

[日]米谷均:1596年度朝鲜通信使的情报收集与日本、朝鲜、明的三国关系

钱云:壬辰倭乱前后的朝鲜通信使录与东亚国际关系

徐凡:故国残梦——壬辰倭乱后的俘虏刷还与道德困境

[韩]河宇凤:朝鲜后期对日通信使行的文化史意义

[韩]具智贤、夏成云:18世纪的通信使笔谈唱和集的状况与交流的变迁

[韩]咸泳大:1711年辛卯使行与《江关笔谈》——韩日间理性的对话及其条件

王鑫磊:批评与回应:通信使与朝日“文化比赛”

[韩]鲁成焕:朝鲜通信使传入番薯考

[韩]郑恩主:1811年对马岛易地通聘关联绘画研究

邵小龙:圣贤·皇帝·神仙——由朝鲜通信使材料再论徽宗朝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