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玉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法藏敦煌文书P.3633抄存的《龙泉神剑歌》中“一从登极未逾年”“金风初动虏兵来……金河东岸阵云开”等语探讨金山国时期肃州归属与金山国统辖范围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以下观点:立国约一年时金山国抗击甘州回鹘西侵的首战之地为肃州境内的金河东岸,故此前的肃州,至少是金河东岸以西的地区系由金山国统属,亦即金山国最初的辖境并非仅限于瓜沙二州,而是至少还包括肃州的部分地区。但是由于在《龙泉神剑歌》所记述的那场战争中惨败,金山国丧失了大片东部国土,公元910年初秋之后,即失去了对肃州的管辖权力。
关键词:肃州 金河 P.3633 金山国 敦煌
肃州位处河西走廊中部,唐末五代之际,其东边的甘州被回鹘政权牢牢占据,西边的瓜州则主要受以汉人为主导的敦煌地方政权的节制。在针锋相对的东西两大政治势力不断对抗争斗的过程中,肃州时而西属,时而东附,变化不定。受现存相关史料严重匮乏所限,今日的我们已难以了解各历史时期肃州归属的具体情形。笔者因整理校注金山国史的重要史料——法藏敦煌文书P.3633所存各文献——而关注到金山国时期肃州的归属问题,故特撰此文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教正。
一、关于金山国时期
在此我们需首先厘清所谓“金山国时期”对应的时间段。
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的后梁局促乏力,无暇西顾,远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张氏归义军政权不可能再得到中原王朝的庇护援助,哪怕是声援,而各地地方势力的纷纷称霸自立却使壮龄气盛、已大权在握十余年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深受刺激,难免野心膨胀。更为严酷的是,以汉人为主导的归义军政权此时正处于西部少数部族的包围之中。东邻甘州回鹘尤其强大,不断侵扰周边地区,已对归义军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单是实力,气势也凌驾于归义军之上:已亡国的李唐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张承奉与甘州回鹘可汗的名声与地位完全不对等,难以显示力量和号召百姓。既然东联中原已不现实,单独抗击回鹘的局面不可回避,以提升自信心、加强汉人凝聚力为主要目的的建朝立国便成了时势所趋。可以说,时代的变换与刺激、对实力的过高估计、抵御回鹘的现实需要,共同促成了独立小王国西汉金山国的建立。
关于金山国的成立时间,学界曾存有不同说法,笔者已刊发《金山国成立时间再议》一文,根据张氏归义军曾于908-909年进行以打探消息为主要目的的最后一次东向入奏活动、敦煌文书中标记国号“唐”的文书止于908年、同期多个割据政权立国后沿用唐朝年号而不用“唐”国号、新旧《五代史·吐蕃传》记张承奉称帝于梁开平中等多种角度,分析辨别了各种观点,认为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卷六下“己巳……张奉以沙州乱”的记述准确可靠,提出并论证了有关金山国成立时间的惟一合理解释只能是公元909年秋的新主张。目前笔者仍持此观点。
至于金山国的消亡,英藏敦煌文书S.1563《西汉敦煌国圣文神武王敕》是目前所知金山国的后继者敦煌国颁发的最晚的纪年公文,日期署为“甲戌年(914年)五月十四日”,说明其时独立小王国尚在运作,而法藏敦煌文书P.3239《甲戌年十月十八日敕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牒》的签署者为“使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曹仁贵”,表明其时曹氏已经接掌政权。两相比对,金山国显然覆灭于公元914年五至十月之间。关于这一点,学界并无争议。
因而,本文所言之金山国时期即指公元909年秋(准确地说是七月,详后)至914年夏秋之间,为时五年左右。
二、《龙泉神剑歌》中与肃州有关的记述
关于金山国,传世史书中的记载非常少,除上引邵雍《皇极经世书》所记的八个字外,今知仅新旧《五代史·吐蕃传》所记“沙州,梁开平中,有节度使张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一条,因而敦煌文书中的有关记述便弥足珍贵。
敦煌文书中保存的最重要的金山国文献即抄存于法藏敦煌文书P.3633,为《龙泉神剑歌》、《西汉金山国左神策引驾押衙兼大内支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清河张安左生前邈真赞并序》、《辛未年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它们与抄于P.2594v+P.2864v的《白雀歌》共同构成了金山国史研究的史料主体,而其中又以《龙泉神剑歌》的篇幅最长,史料信息最为丰富。
《龙泉神剑歌》是由金山国宰相张文彻创作的一首上千字的长诗,内容大体上包括赞颂、建议、憧憬等几个方面,其中赞颂部分既有对张承奉本人的吹捧,也有对抗击甘州回鹘的金山国战将的歌颂,而后者乃是这首长诗中写实成分最多或曰史料价值最高的部分。至于给金山国国主的治国建议和对金山国未来的憧憬则是作者期待发生,但至少写诗时还没能实现的愿望。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龙泉神剑歌》中有一组关涉肃州的诗句,即在描述该诗所记金山国抗击甘州回鹘的首场战事时称:
金风初动虏兵来,点龊干戈会柏(?)台。
战马铁衣□雁翅,金河东岸阵云开。
慕(募)良将,拣人材,出天入地选良牧。
先锋委付浑鹞子,须向将军剑下摧。
左右冲□□虏尘,疋马单枪阴舍人。
前冲虏阵浑穿透,一段(?)英雄远近闻。
诗中的“金河”即今酒泉讨赖河,又称讨来河、北大河、呼蚕水等,源出祁连山北麓,先西北流,再折向东北,与张掖河(即弱水,又名黑水)会合并流入居延海。唐五代时期它不仅同样流经肃州,还是肃州地区最主要的灌漑水源,因而很受时人重视,敦煌文书中即保留有不少与金河有关的诗文,如P.2672抄存有唐人撰作的《金河》诗,非常著名的P.2555《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在追溯吐蕃与肃州关系时亦称:“三年已前,七月十五日,劳赞摩大军远辱弊(敝)邑,泻金河单酌,论两国甲兵。”因而金河位于肃州境内向来是没有异议的。
三、金山国时期肃州归属与金山国辖境的变化
在上述铺垫之后,下面我们即应集中探讨金山国时期肃州归属与金山国辖境变化问题了。
1.金山国统治初期至少领有肃州部分地区
关于金山国建立前后张承奉的统辖范围,以前学界一般都认为是仅限于瓜沙二州,甚至仅实有沙州。上引《龙泉神剑歌》“金风初动虏兵来……金河东岸阵云开”等句却促使我们重新思考。
诗中的“来”字明确说明此战是回鹘西侵,也就是说是回鹘侵入了金山国管界,开战的地点在金山国疆域之内。关于金山国排兵布阵迎击敌寇之地,诗歌记为“金河东岸”。按一般常识推理,当强敌入侵时还能在大致为南北流向的河之东岸布阵,开战之前金山国的辖区当更在其东。并且,《龙泉神剑歌》中还有言“今年回鹘数侵疆”,即此前已发生了多次回鹘入侵事件,而此战犹在肃州交锋,更可以说明此战之前金山国辖境东至肃州。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在《龙泉神剑歌》描绘的这场战事之前,肃州,至少是肃州的大部分地区是由金山国统属的。
那么,该战事具体发生于什么时间呢?亦即到何时肃州尚归属金山国呢?
据诗歌内容可知,《龙泉神剑歌》写于战事爆发不久,其时战争仍在继续,胜负未分,写作该诗含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意图。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创作时间的考订回答上述问题。
考《龙泉神剑歌》有言:“一从登极未逾年”,其中“未”字原本写为“始”,说明写诗时距张承奉称帝一年左右。前已述及,金山国创建于己巳年(909年)秋,是知该诗即写于910年秋天。而上引记叙战事爆发时间的“金风初动”一语表明其时为七月初,因为金风系秋风的别称,如李善在为《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作注时即云:“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这样,我们便可将此次战争的首战时间推定为910年初秋时节的七月,同时也可将对《龙泉神剑歌》写作时间的推算精确到当年七月中下旬或再稍晚一些。
还可附此一提的是,上述比定又有助于将对金山国创建时间的推算精确至一年前的909年七月。
综上所论,在建国后的头一年,即公元909年七月至910年七月,肃州,至少是金河东岸以西的肃州由金山国统属。
2.肃州归属新认识对解读《龙泉神剑歌》部分诗句的启迪
上述对肃州归属问题的新认识还可反过来为解读《龙泉神剑歌》中的部分诗句提供新的视角。
关于金山国的未来,《龙泉神剑歌》中有很多好大喜功的诗句,诸如“东取河兰广武城,西取天山澣海军。北扫燕然□岭镇,南尽戎羌逻莎平。三军壮,甲马兴,万里横行河湟清”,或者“蕃汉精兵一万强,打却甘州坐五凉。东取黄河第三曲,南取洮(?)威及朔方。通同一个金山国,子孙分付坐敦煌。□蕃从此永归授(投),扑灭狼星壮斗牛。北庭今载和□□,兼摧澣海以(与)西州”等等,均是诗作者对金山国未来开疆拓土雄霸河西西域的虚幻前景的无限向往与美好展望,可谓壮志凌云,气冲斗牛。此外,诗中还有大量敦请张承奉完善建国礼仪与施政措施的建议建言,诸如“国号金山白衣帝,应须早筑拜天坛。日月双旌耀虎旗,御楼宝砌建丹墀。出警从兹排法驾,每行青(清)道要先知”、“改年号,挂龙衣,筑坛拜却南郊后,始号沙州作京畿。嗣祖考,继宗枝,七庙不封何飨拜?祖父丕功致尚书。册□□,□尊姻,北堂永须传金□,天子犹来重二亲”等即是,所提相当具体,表明作者对金山国的未来充满了幻想与企盼。
由于以前学界一直认为金山国的辖区始终不过瓜沙二州,甚至只有沙州,相关学者遂感觉上引这些激越慷慨的诗句毫无根基,有类夜郎自大式的呓语,相当荒唐。现在对肃州归属问题的新认识当可以促使我们换个角度重新考虑,对诗作者及其诗作多一分理解。初建时拥有肃州,无疑说明那时的金山国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其时的张承奉也正当壮盛之年,早于896年即成功摆脱嫁给李明振的张议潮十四女及李氏诸子的控制而独揽大权,积聚了比较丰富的统治经验,而归义军政权在经过十余年相对平稳的发展之后,也有所壮大,英藏敦煌文书S.4654《罗通达邈真赞》、法藏敦煌文书P.3718《张良真写真赞》、P.2803《张良真状》等记述的金山国西征楼兰璨微等事可证金山国还曾向西拓展。因而,《龙泉神剑歌》中的某些激昂亢奋之词及其描绘的东进美梦并非全无来由。
不过,夸张鼓吹的确不能改变现实,其时张氏政权实力的提升是相对于以往(尤其是张氏归义军频繁换主、内耗严重的890-896年)的疲弱而言的,还远不足以立国安邦,张承奉们显然没能辩证客观地看清这一点,《龙泉神剑歌》所记金山国在肃州之战后的退守沙州与疆域大幅缩减即是明证。
3.金山国统治中后期已失去对肃州的管辖权
前引《龙泉神剑歌》叙写的战事造成了肃州归属的变化:战败导致金山国丧失了大片东部疆土,肃州不再受金山国节制。
在前引诗句之后,作者紧接着写道:
前日城东出战场,马步相兼一万强。
我皇亲换黄金甲,周遭尽布陆(绿)沉枪。
着甲匈奴活捉得,退去丑竖剑下亡。
千渠三堡铁衣明,左绕无穷援四城。
宜秋下尾摧凶丑,当锋入阵宋中丞。
内臣更有张舍人,小小年内则伏(服)勤。
自从战伐先登阵,不惧危亡□一身。
今年回鹘数侵疆,直到便桥列战场。
当锋直入阴仁贵,不使戈鋋解用枪。
……
这部分诗句先是写诗歌撰作的“前日”发生的战役,其时战场已西缩至“城东”。从“千渠”“宜秋”等水渠名称看,该城乃沙州城。这说明金山国在此前于肃州进行的抗战中失利,被迫大幅西撤,退守沙州,身为一国之主的张承奉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号称一万的马步军兵迎战步步紧逼的敌人。诗歌虽极力夸赞张承奉及宋中丞、罗俊诚、张舍人、慕容氏等金山国将士的神勇,声称通过“援四城”、“四冲回鹘阵”等激战,取得了活捉“着甲匈奴”、“退去丑竖”、“摧凶丑”的战绩。但是,那些局部胜利没能改变金山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回鹘多次侵入金山国疆界,径直将战场推进到了便桥即沙州城城垣附近。
由于《龙泉神剑歌》对这场战争的描绘中止于此,其他文书中亦未见相关记录,受现存史料所限,我们今日已无从得知本次战争下一阶段,即金山国抗击已西侵至沙州的甘州回鹘的具体情形。但是,根据对此后的金山国文书所反映的敦煌史事的综合考察却可知,下一阶段的交战并未使金山国就此覆没,而是又支撑了一段时间。
只不过这场战争对金山国的打击的确是致命的,成为了其国运的转折点。激战之后,金山国元气大伤,疆界萎缩,真正能够控制的就真的只有沙州及其周边地区了。
P.3633卷背抄存的《辛未年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记:“沙州本是大唐州郡……□□廿六日,狄银领兵又到管内……况沙州本是善国神乡,福德之地。天宝之年,河西五州尽陷,唯有敦煌一郡不曾破散……沙州社稷,宛然如旧。东有三危大圣,西有金鞍毒龙,尝(常)时卫护一方处所。”由此可知,当甘州回鹘发动下一场战争,即上引书状反映的狄银率领回鹘铁骑再次来袭时,已是直接围困沙州城了。辛巳年为公元911年,金山国战败后乞降求和于七月,那么狄银领兵入侵的时间当为六月二十六日或更早,距《龙泉神剑歌》描绘的那场战争结束的时间尚不足一年。此时的金山国已历经多年兵灾战患,国力衰弱,民心厌战,不堪重负,以致开战后不久的七月即试图与回鹘订立城下之盟,遂借沙州百姓的口吻向可汗乞和称臣。同样是张文彻拟写的降状《辛未年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追溯金山国辖区历史时也只提沙州而不及其余了。是知肃州早已不归金山国所属。
以上笔者主要根据法藏敦煌文书P.3633抄存的《龙泉神剑歌》和《辛未年七月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探讨了金山国时期肃州的归属问题。可知金山国成立一年时肃州尚在金山国统辖范围之内并为其东界,故此甘沙双方首先在肃州境内的金河东岸交战。但此战金山国惨败,被迫西撤。甘州回鹘则步步进逼,直趋东距肃州八百里之遥的沙州。于此,金山国君臣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使得其国运又延续了几年,但东部国土,特别是肃州的丧失已不可挽回。